[实用新型]一种引流型喉罩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05053.4 | 申请日: | 2015-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5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邹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德伟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孙辉 |
地址: | 300385 天津市西青***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流 型喉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喉罩,尤其涉及一种引流型喉罩。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中,喉罩通过口腔插入在病人的喉部,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辅助呼吸,通常用于全麻手术中,是急救工作以及呼吸道管理中常用的重要的医疗用品。
作为这类医疗用品中基本设计,喉罩由罩囊体构成,罩囊体具有气囊和气囊接头,通过气囊密封人体的喉部,其目的是在使用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密封保证呼吸,使病人的输氧状态达到最佳状态。
但是对于这种喉罩,气囊接头通常从气囊的凸出,及气囊没有完全覆盖气囊接头的圆周面,或气囊的上表面低于气囊接头的圆周面,从而在通过气囊对喉部进行密封时,由于气囊的上表面低于气囊接头的圆周面,所以气囊接头与喉部紧贴,因此影响了喉罩对喉部的密封性,增加了胃部分泌物进入气管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胃部分泌物进入气管的引流型喉罩。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的引流型喉罩,具有喉罩构件和沿着所述喉罩构件的延伸方向安装在所述喉罩构件上的引流构件,所述喉罩构件具有罩囊体、与所述罩囊体连接的连接管体以及与所述连接管体连接的气源接头,所述罩囊体具有气囊和被所述气囊包围且将所述气囊与所述连接管体连接气囊接头,所述气囊包括覆盖气管周边的正面囊部和位于所述正面囊部的相反侧的覆盖喉咙壁的背面囊部,所述背面囊部的外表面比所述气囊接头的外表面向外凸出,所述引流构件具有引流管和设置在所述引流管的插入端的球囊,在所述罩囊体、所述连接管体以及所述气源接头的表面分别形成有凹槽,在所述罩囊体、所述连接管体和所述气源接头连接在一起时,所述凹槽连通,所述引流管连续安装在连通的所述凹槽中。
技术方案2的引流型喉罩,在技术方案1的引流型喉罩中,所述气囊与所述气囊接头形成一体,在所述正面囊部的端部形成一圈连接凸起,在所述气囊接头的位于所述气囊中的端部形成一圈连接凹槽,将所述凸起插入所述凹槽中粘接在一起来形成密封气囊腔。
技术方案3的引流型喉罩,在技术方案1的引流型喉罩中,所述气囊与所述气囊接头分别单独形成,在所述背面囊部和所述气囊接头上分别形成凹槽,在所述气囊上形成插入口,所述气囊接头插入所述插入口中,所述背面囊部的凹槽进入所述气囊接头的凹槽中且相互固定,来将所述气囊接头与所述气囊连接,在所述正面囊部的端部形成一圈连接凸起,在所述气囊接头的位于所述气囊中的端部形成一圈连接凹槽,将所述连接凸起插入所述连接凹槽中粘接在一起来形成密封气囊腔。
技术方案4的引流型喉罩,在技术方案1的引流型喉罩中,所述气囊的所述正面囊部和所述背面囊部的壁厚形成在0.2mm至2.5mm的范围内,所述气囊的将所述正面囊部和所述背面囊部连接的侧壁的壁厚形成在0.3mm至4.0mm的范围内。
技术方案5的引流型喉罩,在技术方案4的引流型喉罩中,所述连接管体具有弧度,由具有规定的硬度的材料制成。
技术方案6的引流型喉罩,在技术方案5的引流型喉罩中,形成在所述罩囊体上的凹槽具有能够完全容纳所述引流管的深度和宽度。
技术方案7的引流型喉罩,在技术方案6的引流型喉罩中,在所述气源接头的中部形成有环筋,在所述环筋上形成有具有通孔的固定翼,所述引流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通孔中。
技术方案8的引流型喉罩,在技术方案1至7的任一项引流型喉罩中,在所述引流管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引流管的所述插入端的端面相对于所述引流管的轴向倾斜,在所述引流管的与倾斜的所述插入端的端面相对的管壁上形成孔,在所述引流管的内表面的局部或整体上形成螺旋状的加强钢丝。
技术方案9的引流型喉罩,在技术方案1至7的任一项引流型喉罩中,在所述球囊覆盖的所述引流管的部位形成充气口,在所述引流管的管壁内形成与充气口连通的充气通道,在所述引流管上形成有吸引口,在所述引流管的管壁内形成与所述吸引口连通的吸引通道,所述吸引口经由所述吸引通道与吸引管连接。
技术方案10的引流型喉罩,在技术方案9的引流型喉罩中,所述罩囊体的气囊经由能够控制为规定压力的压力指示器与供气源连接,所述球囊也经由能够控制为规定压力的压力指示器与供气源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德伟,未经邹德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050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