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中漂浮式风力发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06476.8 | 申请日: | 2015-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0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程友良;薛占璞;史亚骏;杨国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主分类号: | F03D1/04 | 分类号: | F03D1/04;F03D9/00;F03D1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王现辉 |
地址: | 0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中 漂浮 风力发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方便调节空间高度的风力发电机,属发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与风强度有直接关系,风强度越高,风叶旋转速度越快,风叶带动发电机发出的电量越多。现有技术中的风力发电机大多固定在塔架上,塔架固定在地面,或者固定在建筑物的顶部,这些风力发电机只能从其固定的高度风场获得风动力,该风场强度取决于气候变化和天气变化。如果塔架固定在30米的高度,只能获得30米高度的风动力,此时50米高度的风场强度更大,但是固定的塔架不能移动上升,不能获得50米高度的风场动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中漂浮式风力发电机,具有可调整风力发电机的高度,获取更高强度的风场动力,提高发电效率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中漂浮式风力发电机,包括风力发电机和气囊,所述风力发电机安装在气囊顶部,所述气囊的一侧设有进风口,气囊的底部设有排风口,气囊内部充有密度低于空气的气体,气囊设有与地面连接的绳缆牵引装置。
上述空中漂浮式风力发电机,增设空气倍增器,所述空气倍增器为双层壁套筒,所述双层壁套筒内部即为轴向的引凤通孔;双层壁套筒的双层壁之间为环形进风通道,环形进风通道的左端口设有出风缝隙,环形进风通道的右端口和引凤通孔的右端口均连通进风口,出风缝隙位于气囊内;空气倍增器的左端口高于右端口。
上述空中漂浮式风力发电机,增设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固定在引凤通孔的右端口。
上述空中漂浮式风力发电机,所述排风口设有多个,并均布在气囊的底部,排风口分别设有相适配的排风口挡风门,所述排风口挡风门的一侧铰接在排风口边沿,排风口挡风门的另一侧通过弹簧与气囊固定;在排风口挡风门上设有共用的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连接各排风口挡风门,另一端穿过滑轮与地面连接;所述滑轮通过滑轮支架安装在气囊的底部。
上述空中漂浮式风力发电机,所述绳缆牵引装置包括钢丝绳、绞盘和转盘,所述转盘通过转轴固定在地面,所述绞盘固定在转盘上端面的边缘,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绞盘的卷筒上,另一端通过分支钢丝绳与气囊的底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中漂浮式风力发电机,利用空气倍增器使气囊上浮,调节风力发电机的空间高度。在本实用新型中,风力从进风口进入空气倍增器的环形进风通道,同时,利用出风缝隙吹出的气流产生负压,引发环形进风通道的风力增加气流流速,吸引更多的风从引凤通孔进入气囊,最高可吹出原来风速十几倍的风力。同时气囊底部的排风口向下排风,推动气囊上浮。经加热装置加热的热空气使得气囊上浮力更大,达到更高的高度,获取更强的风动力,从而提高风力发电机的功率。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截面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为:出风缝隙1、风力发电机2、气囊3、空气倍增器4、引凤通孔5、环形进风通道6、进风口7、电加热圈8、滑轮支架9、牵引绳10、钢丝绳11、绞盘12、转盘13、排风口挡风门14、弹簧15、排风口16。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2,本实用新型的风力发电机2安装在气囊3顶部,气囊3的一侧设有进风口7,气囊3的底部设有排风口16,气囊3内部充有密度低于空气的气体,气囊3设有与地面连接的绳缆牵引装置。在气囊3内部设置空气倍增器4,空气倍增器4为双层壁套筒,双层壁套筒内部即为轴向的引凤通孔5;双层壁套筒的双层壁之间为环形进风通道6,环形进风通道6的左端口设有出风缝隙1,环形进风通道6的右端口和引凤通孔5的右端口均连通进风口7,出风缝隙1位于气囊3内;空气倍增器4的左端口高于右端口。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在有风的天气,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进风口7进风,与放风筝的原理相同,使气囊3漂浮。风进入空气倍增器4的环形进风通道6,从出风缝隙1出来增加了压力,同时吸引更多的风从引凤通孔5进入,吹出原来风速15倍的风。气囊3底部的排风口16向下排风,推动气囊3上浮。加热装置8可以用环形电加热棒,固定在引凤通孔5的右端口,加热电源可由风力发电机2提供,热空气可使气囊3上浮到更高的高度,获取更强的风动力,使风力发电机2发出更多的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064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