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置PVC管预应力混凝土叠合空心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06603.4 | 申请日: | 2015-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9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常蓬军;贾海云;蔡剑民;高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48 | 分类号: | E04B5/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唐晓丽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置 pvc 预应力 混凝土 叠合 空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构件,特别是一种用于楼板施工时后置空心管的预应力叠合空心板系统。
背景技术
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领域传统的楼板结构主要采用现浇板和预制板,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叠合板。现浇板一般采用搭设满堂支架、支模板进行现场浇注的方式,现浇板的整体性好,但施工周期较长且花费大量人工和模板材料,并产生大量易燃废弃物。装配式预制板在工厂预制,施工现场装配,优点是施工周期短,节约模板,但是结构的整体性一般,抗震性能不足,抗渗性能差,板缝处装饰层容易开裂。而叠合板则具有现浇板的整体效果和预制板不用现场模板的节能环保效果,而且预应力技术和空心板的结合则更加节约钢筋和混凝土用量,并由于提高层间隔音效果而增加居住舒适性。
现有的叠合空心板通常的施工方法是预制空心厚板上浇筑现浇层的方式,这种方法导致预制板的板体较厚,自重大,并且后续施工电气管线时难度大,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置PVC管预应力混凝土叠合空心板,要解决现有叠合空心板板体较厚,自重大,并且后续施工电气管线时难度大,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后置PVC管预应力混凝土叠合空心板,两端搭接在承载构件上,包括一组沿长边排列的预制底板和埋入预制底板内的预应力底板钢筋网,该后置PVC管预应力混凝土叠合空心板还包括沿顺板向均布在预制底板上的多组带堵头的后置PVC管、沿横板向设置并将后置PVC管按组卡固于预制底板表面的限位钢筋网片、设于限位钢筋网片上方的现浇层钢筋网和浇筑于相邻两个预制底板之间并包裹后置PVC管以及现浇层钢筋网的叠合现浇层,每组后置PVC管中的相邻两个后置PVC管之间、相邻两组后置PVC管之间均预留有安装电气管线的通道。
所述限位钢筋网片是由固定连接在预制底板上的一根连接底筋以及固定立于连接底筋上、与后置PVC管的直径和个数均相适应的一组间隔设置的限位卡框组成。
每组后置PVC管上至少布置两个限位钢筋网片。
所述预制底板沿长边的两端上表面分别设有一根通长的预留限位钢筋,该预留限位钢筋的两端通过预应力底板钢筋网上预设的绑扎丝固定,并且绑扎丝露出预制底板的部分与预留限位钢筋之间形成使连接底筋的两端穿过并卡固的限位圈。
相邻两个预制底板之间设有板缝搭接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预制底板为实心薄板,无需加工前置的空心管道成为空心厚板,降低了相同跨度预制底板的自重,相应减少现场起重设备的起重量,减少设备投入,运输和施工方便。将空心的PVC管后置施工通过设计的限位钢筋网片固定于预制底板上,以保证空心管位置并避免混凝土浇筑时上浮,并以底板为模板浇筑混凝土包裹PVC管,简单易行。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空心的PVC管后置,优化叠合楼板的断面结构为T型截面,提高了楼板的受弯性能,空心板节省材料,降低工程造价,减轻自重,减少了结构荷载。PVC管之间预留管线通道,方便施工人员施工电气管线,为后续工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预制底板部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预制底板上放置后置PVC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限位钢筋网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使用将限位钢筋网片固定后置PVC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将现浇层钢筋网和叠合现浇层浇筑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D-D剖面以及相邻两个叠合空心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预应力底板钢筋网、2-预制底板、3-限位钢筋网片、3.1-连接底筋、3.2-限位卡框、4-后置PVC管、5-叠合现浇层、6-预留限位钢筋、7-现浇层钢筋网、8-板缝搭接筋、9-承载构件、10-绑扎丝、11-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066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盒体
- 下一篇:胶囊自动定量出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