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应力筋和/或夹片用硬度测试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08779.3 | 申请日: | 2015-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5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建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夹片用 硬度 测试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硬度测试模具,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筋和/或夹片用硬度测试模具。
背景技术
现对金属材料洛氏硬度的测试主要是依据两种国家试验方法:GB/T230.1-2009《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和GB/T230.2-2012《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A、B、C、D、E、F、G、H、K、N、T标尺)的检验与较准》两者规范中规定试样测试时应平稳地放在刚性支承物上,并使压头轴线与试样表面垂直,避免试样产生位移。
常规预应力筋用夹片是圆锥体,测试其端面的硬度时,由于夹片的锥头与支承物的接触面积较小,不能确保使压头轴线与试样表面垂直,且容易产生位移。预应力筋结构为细长状,其端面硬度的测试需要有特定的模具进行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筋和/或夹片用硬度测试模具,应用该模具测试预应力筋和夹片硬度时,可以有效防止压头轴线与试样表面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为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应力筋和/或夹片用硬度测试模具,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孔;两个对称设置的夹片围成一个圆筒状的空腔,所述两个夹片插入所述孔中,所述两个夹片的外轮廓的形状及尺寸与孔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所述两个夹片的顶端与所述孔上端面平齐或高于所述孔的上端面,所述两个夹片的底端与所述孔的下端面之间预留有一空隙。
进一步地,所述孔为圆柱台状孔,所述圆柱台状孔的顶面的直径大于底面的直径。采用倒圆柱台状孔,测试完成后,夹片可以快速脱卸。
进一步地,所述孔的顶面为椭圆,底面为正圆。
进一步地,所述孔包括上孔和下孔,上孔为圆柱台状孔,所述圆柱台状孔的顶面的直径大于底面的直径,下孔和上孔一体设置,形成通孔,下孔的直径大于圆柱台状孔的底面的直径。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个扣环,所述扣环和所述下孔配合,卡合在下孔中。扣环用于测试完成后扣在下孔中,对扣环施加外力,便于夹片脱卸。
进一步地,所述夹片设有内螺纹。夹片的内螺纹和要测试的预应力筋外表面的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4个螺孔。螺孔用于底座和测试仪器的固定。
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1)通过底座上的孔固定夹片,避免夹片在测试端面硬度时产生位移,从而提高了测试效率;(2)通过夹片对预应力筋的固定,能使锁紧力大于总试验力,不影响测试数据;(3)设置到圆柱台状孔,使预应力筋和夹片在测试完成后,夹片和预应力筋可自由脱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正视图。
图中,1-底座,11-孔,111-上孔,112-下孔,12-螺孔,2-夹片,3-扣环,4-预应力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夹片2作为被测试品,两个对称设置的夹片2,围成一个圆筒状的空腔。
如图1、图2、图6所示,一种预应力筋和/或夹片用硬度测试模具,包括有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孔11;所述孔11包括上孔111和下孔112,上孔111为圆柱台状孔,所述圆柱台状孔的顶面的直径大于底面的直径,下孔112和上孔111一体设置形成通孔,下孔112的直径大于圆柱台状孔的底面的直径;底座1上设有4个螺孔12,用于和测试台面固定。
所述两个夹片2插入所述孔11中,所述两个夹片2的外轮廓的形状及尺寸与上孔11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确保夹片2在孔11内不能发生位移。
所述扣环3和所述下孔112配合,卡合在下孔112中。扣环3用于测试完成后扣在下孔中,对扣环施加外力,便于夹片脱卸。
测试时,由于夹片2及孔均为上大下小的形状,施加外力到一定程度时,夹片2便不能往下移动。
实施例2
夹片2作为被测试品,两个对称设置的夹片2,围成一个圆筒状的空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建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市建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087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