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翼外旋动力水空两栖船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09875.X | 申请日: | 2015-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1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宋高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高原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7000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翼 动力 两栖 船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承载运输工具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翼外旋动力水空两栖船体。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水空两栖承载运输工具只有一种,即“水上飞机”, 水上飞机分为船身式即按水面滑行要求设计的特殊形状的机身或浮筒式把陆上飞机的起落架换成浮筒两种。
水上飞机在军事上用于侦察,反潜和救援活动,在民用方面可用于运输,森林消防等。水机的主要优点是可在水域辽阔的河、湖、江、海水面上使用,安全性好,地面辅助设施较经济,飞机吨位不受限制;主要缺点是受船体形状限制不适于高速飞行,机身结构重量大,抗浪性要求高,维修不便和制造成本高。
水上飞机不仅具备普通飞机的空气动力特性,还具有在水面起飞、降落和水面航行的水动特性。由此可见,水上飞机的水动特性仅限于水面,这使得其安全性、隐蔽性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翼外旋动力水空两栖船体,它既能潜水航行,又能在水中起降。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双翼外旋动力水空两栖船体包括有带密封舱门的船壳板和动力螺旋桨,所述船壳板包括两个双层圆锥体,所述两个双层圆锥体结构相同,所述两个双层圆锥体分别包括外壳与内壳,两个双层圆锥体的端面对应相接,两个双层圆锥体的外壳相接处通过轴套滚动密封连接,在所述船壳板的一端锥形尖部设置有转向板,在所述船壳板的外壳壳体外侧设置有多个动力螺旋桨的桨叶,所述桨叶分别交错排列在所述两个双层圆锥体的外壳壳体上,所述动力螺旋桨的桨殼即是船壳板的外壳壳体;所述船壳板的外壳与内壳之间设置有蓄水仓,所述蓄水仓通过管路连接给排水系统。
优选的,所述给排水系统中的进水口和排水口为共用口。
优选的,在双层圆锥体船壳板上还设置有由抗压透明玻璃构成的瞭望窗。
优选的,所述桨叶的个数为四个。
优选的,在相对于所述转向板的两个双层圆锥体船壳板的另一端锥形尖部设置有支座。
本实用新型把传统水上飞机外形改为双层圆锥体结构,并将动力螺旋桨前移,减轻了结构重量,采用潜水艇的蓄水仓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潜航,提高了其安全性和隐蔽性,进而大大提高了其水动特性;与此同时,两组动力螺旋桨的放大叠加,使其依然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特性。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维修方便和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图1中船壳板3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1桨叶,2转向板,3船壳板,4支座,5蓄水仓,6外壳,7内壳,31、第一双层圆锥体;32、第二双层圆锥体。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例子而已,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带密封舱门的船壳板和动力螺旋桨,所述船壳板3包括第一双层圆锥体31和第二双层圆锥体32,所述第一双层圆锥体31和第二双层圆锥体3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双层圆锥体31和第二双层圆锥体32分别包括外壳6与内壳7,具体地,第一双层圆锥体31的下端面与第二双层圆锥体32的上端面对应相接,第一双层圆锥体31和第二双层圆锥体32的外壳7相接处通过轴套滚动密封连接,在所述船壳板3的一端锥形尖部设置有转向板2,在相对于所述转向板2的船壳板3的另一端锥形尖部设置有支座4,在所述船壳板3的外壳壳体外侧设置有多个动力螺旋桨的桨叶1,优选的,所述桨叶1的个数为4个,所述两个桨叶1交错排列在所述第一双层圆锥体31的外壳壳体上,对应地,另两个桨叶1交错排列在所述第二双层圆锥体32的外壳壳体上,所述动力螺旋桨的桨殼即是船壳板3的外壳6壳体;所述船壳板3的外壳6与内壳7之间设置有蓄水仓5,所述蓄水仓5通过管路连接给排水系统,所述给排水系统中的进水口和排水口为共用口。
为了方便对水面或水下情况的瞭望,在船壳板3上还设置有由抗压透明玻璃构成的瞭望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高原,未经宋高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098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