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视觉盲点演示与旁中心注视训练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10915.2 | 申请日: | 2015-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14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庆;陈涛;张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5/00 | 分类号: | A61H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1 | 代理人: | 方力平 |
地址: | 710032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觉 盲点 演示 中心 注视 训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行训练仪,特别是一种视觉盲点演示与旁中心注视训练仪。
背景技术
夜间飞行训练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手段,夜间视觉越来越受到航空医学工作者的关注,随着环境照度的降低,视觉的生理机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导致夜间视觉与昼间的视觉功能大不相同,前者主要取决于视杆细胞的功能,而后者主要取决于视锥细胞的功能,视锥细胞司强光和色觉,约有700万个,主要集中在黄斑区,且在中心凹处只有视锥细胞,此区神经元的传递又呈单线连接,故视力非常敏锐,而离开中心凹后视锥细胞密度即显著降低,其主要明亮环境时发挥作用。视杆细胞司弱光和无色视觉,约有1.2*108个,视杆细胞在中心凹处缺如,距中心凹2°左右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在10-25°左右最为密集,再向周边又逐渐减少。正是由于感光细胞的特性与分布特点,造成了夜间视觉独有的特点,即其存在两个盲点,一为夜视中心盲点,二为固有生理盲点。当环境光亮度低于视锥细胞的阈值时,眼睛直视目标时,由于中心凹处无视杆细胞,为此在视野中心1°范围内出现一个盲点,称之为夜视中心盲点。而飞行人员在夜间飞行搜索目标时,习惯于直视目标去寻找,而在直视时目标恰恰是容易落在盲点上。生理盲点则是由于视网膜上视神经离开视网膜,向视觉中枢传递的出眼球部位,此处无感光细胞,故视野上呈现为固有的暗区,盲点的位置在黄斑中心的鼻侧约3mm处,其始终存在。正常时由于用两眼看物,一侧盲点可以被对侧视觉补偿,所以飞行人员并不觉察自己的视野中有一处无视觉感受的区域。但在特殊情况下,如一眼视线被遮挡时,即可出现。然而一直以来缺少行之有效的训练仪器和方法,致使大多数飞行人员不能够意识到这两个盲点的存在,这对于飞行来说,危险是极其致命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夜间视觉生理训练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视觉盲点演示与旁中心注视训练仪,以便能有效的帮助飞行人员意识到生理盲点和夜视中心盲点的存在,为其提供最为有效的注视方式(旁中心注视)的训练,以提高飞行人员夜间搜索目标能力和夜间飞行的战斗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视觉盲点演示与旁中心注视训练仪,其特征是:至少包括红色注视灯、第一固定训练灯、第二固定训练灯、第三固定训练灯、第四固定训练灯、第五固定训练灯、移动训练灯、滑轨及无线控制电路,红色注视灯、第一固定训练灯、第二固定训练灯、第三固定训练灯、第四固定训练灯、移动训练灯、第五固定训练灯分别依次从左至右排开固定在固定架体上;第一固定训练灯、第二固定训练灯、第三固定训练灯、第四固定训练灯、第五固定训练灯、移动训练灯发光中心线具有不同角度,其中第一固定训练灯、第二固定训练灯、第三固定训练灯、第四固定训练灯、第五固定训练灯为固定角度,移动训练灯固定在角度调节机构上。
所述的第一固定训练灯、第二固定训练灯、第三固定训练灯、第四固定训练灯、第五固定训练灯与视轴对应的角度分别为0o、5o、10o、15o、20o,其角度误差在±10%。
所述的移动训练灯与视轴对应的角度为15—20o。
所述的第一固定训练灯、第二固定训练灯、第三固定训练灯、第四固定训练灯、第五固定训练灯距离红色注视灯的距离分别为0cm、26cm、53cm、80cm和106cm,其距离误差在±10%。
所述的移动训练灯位于第四固定训练灯与第五固定训练灯之间的轨道内。
所述的红色注视灯、第一固定训练灯、第二固定训练灯、第三固定训练灯、第四固定训练灯、第五固定训练灯、移动训练灯分别有中性密度滤光片进行减光处理,使其照度均为10-2lx±10%。
所述的红色注视灯、第一固定训练灯、第二固定训练灯、第三固定训练灯、第四固定训练灯、第五固定训练灯、移动训练灯分别与无线控制电路电连接,受无线控制电路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109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