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机的铜线与铝线快接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11412.7 | 申请日: | 2015-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7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刘铃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亚达隆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2 | 分类号: | H01R4/62;H01R4/6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355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铜线 铝线快接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接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的铜线与铝线快接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上使用的铝线接头大都采用轧接的处理方式,该种方式主要应用于大功率、大线径铝线,对于小线径铝线电机,轧接的处理的铝线接头容易断裂,并且存在结合不紧密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的铜线与铝线快接接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线头结合紧密,并且能够重复使用,接头外侧绝缘性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的铜线与铝线快接接头,包括公接头、母接头,所述的公接头的前部为由若干个带有外螺纹的弹性压片组成的锥形结合部,各个压片之间留有间隙,弹性压片的一端空置,另一端连接公接头的后部圆柱体,所述的母接头内腔设有与锥形结合部相配合的锥形内螺纹孔,母接头的外径与公接头的后部圆柱体的外径相同,公接头的后部圆柱体的内侧还设有挡块,母接头的端部外侧与公接头的后部圆柱体的外侧还有设有热缩管卡位,母接头与公接头的外侧设有热缩管。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热缩管卡位均由半圆形凸起。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弹性压片之间的距离有公接头的前端至后端渐小。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线头结合紧密,电线接头不易断开、脱落出接头本体,并且能够重复使用,接头外侧绝缘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图。
图中,1、公接头,2、母接头,3、弹性压片,4、后部圆柱体,5、锥形内螺纹孔,6、挡块,7、热缩管卡位,8、热缩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电机的铜线与铝线快接接头,包括公接头1、母接头2,所述的公接头1的前部为由若干个带有外螺纹的弹性压片3组成的锥形结合部,各个弹性压片3之间留有间隙,弹性压片3的一端空置,另一端连接公接头1的后部圆柱体4,所述的母接头2内腔设有与锥形结合部相配合的锥形内螺纹孔5,母接头2的外径与公接头1的后部圆柱体的外径相同,公接头1的后部圆柱体4的内侧还设有挡块6,挡块6可以防止电线接头脱落出接头本体,母接头2的端部外侧与公接头1的后部圆柱体4的外侧还有设有热缩管卡位7,母接头2与公接头1的外侧设有热缩管8,起到绝缘的作用。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热缩管卡位7均为半圆形凸起,既可以限制热缩管8不脱落接头,也可以放置划伤热缩管8造成线路短路。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压片3之间的距离有公接头的前端至后端渐小,可以保证其一定的连接强度。
使用时,将母接头2向后旋动,弹性压片3张开,将电线接头由公接头1后部送入之后,再回转母接头2,弹性压片3可以对电线接头做一定程度的压紧,可以保证电线接头的连接紧密性,之后在套接上热缩管8,保证接头本体的外部绝缘性能。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线头结合紧密,电线接头不易断开、脱落出接头本体,并且能够重复使用,接头外侧绝缘性好。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亚达隆电机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亚达隆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114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母线连接器及并柜结构
- 下一篇:一种路径识别卡及其唤醒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