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线束插接件的安装基座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11991.5 | 申请日: | 2015-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6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磊;靳干;颜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插接 安装 基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线束插接件的安装基座。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子功能的增加,电子插接件的可靠固定至关重要,每一个电子功能件对应着一个插接件,插接件的布置及固定对整车性能、可靠性有很重要的作用,插接件的布置或固定不合理,会导致插接件松动,使与电控单元连接的部件总成失去功能,尤其当多个插接件集中布置时,很容易造成插接件混淆,且多条线束之间缠绕交杂,造成故障。
现有技术的插接件的固定结构有多种,而在设计固定结构时,多数没有考虑线束的延伸方向,因此导致插接件在与固定结构插接时,线束的延伸方向可能与插接方向垂直,造成线束的插接端的硬性弯折,导致线束的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线束插接件的安装基座,可根据线束的延伸方向选择不同插接位置,以减少插接端的硬性弯折,减少线束的破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线束插接件的安装基座,包括卡接于车体钣金的基座本体,和设于所述基座本体的多个插接槽,多个线束插接件沿其延伸方向依次插装于与各自相对应的各所述插接槽内,且各所述线束插接件的插接方向与各插接槽的延伸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插接槽包括自所述基座本体延伸出的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板和第二板,和设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的第三板,所述插接槽形成于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第三板围成的空隙。
优选地,所述插接槽内还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线束插接件的插接方向延伸,设于所述线束插接件的导向筋滑接于所述导向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三板还设有限位面,所述线束插接件插入所述插接槽内,并与所述限位面抵靠。
优选地,所述第三板还设有卡孔,设于所述线束插接件的卡脚卡接于所述卡孔内。
优选地,所述基座本体还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密封于所述安装基座与所述车体钣金的卡接孔。
优选地,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基座本体的伞状体,所述伞状体的大端抵靠于所述卡接孔的外边沿。
优选地,所述基座本体还设有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线束插接件的安装基座,包括卡接于车体钣金的基座本体,和设于所述基座本体的多个插接槽,多个线束插接件沿其延伸方向依次插装于与各自相对应的各所述插接槽内,且各所述线束插接件的插接方向与各插接槽的延伸方向相同。采用此技术方案,使得自车身的不同部位延伸而来的线束,根据各自的延伸方向,选择与各自相对应的插接槽,使得该插接槽的延伸方向与线束插接件的插接方向相同,以此减少线束的硬性折弯,减少线束的破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基座的一个实施例与插接件的插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基座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插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基座的一个实施例与车体钣金卡接位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基座的一个实施例与线束插接件插接位置的剖视图Ⅰ;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基座的一个实施例与线束插接件插接位置的剖视图Ⅱ。
附图标记说明:
100-安装基座;10-基座本体;11-第一板;12-第二板;13-第三板;131-限位面;132-卡孔;133-第一限位面;15-减重孔;20-插接槽;21-导向槽;200-线束插接件;201-导向筋;202-卡脚;203-第一筋;204-第二筋;205-插接本体;300-车体钣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结合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线束插接件的安装基座100,包括卡接于车体钣金300的基座本体10,和设于基座本体10的多个插接槽20,多个线束插接件200沿其延伸方向依次插装于与各自相对应的各插接槽20内,且各线束插接件200的插接方向与各插接槽20的延伸方向相同。采用此技术方案,使得自车身的不同部位延伸而来的线束,根据各自的延伸方向,选择与各自相对应的插接槽,使得该插接槽的延伸方向与线束插接件的插接方向相同,以此减少线束的硬性折弯,减少线束的破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119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用电器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快速调节角度的手机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