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疗用辅助一次性输液器用全自动止液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15062.1 | 申请日: | 2015-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4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涛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72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疗 辅助 一次性 输液 器用 全自动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医疗用辅助一次性输液器用全自动止液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又名打点滴或者挂水。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由于其用量大而且是直接进入血液,故质量要求高,生产工艺等亦与小针注射剂有一定差异。
输液器是一种主要用于静脉输液的经过无菌处理的、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的常见的一次性的医疗耗材。一般由静脉针、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进气管空气过滤器连接组成。
传统输液器以PVC为原料制作,高性能聚烯烃热塑弹性体(TPE)被认为是制作一次性输液器更安全更高性能的材料。现在有一种材料是不含DEHP的,正在全国推广。该产品与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配套使用,主要用于临床重力式输液。
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较细的输液软管流入滴斗,当滴斗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体顺着软管流入静脉。
医务人员使用前检查一次性输液器的消毒有效期及包装有无漏气及其他异常,取出输液器,将圆锥接头部分插入输液瓶,挂输液瓶于输液杆上,排气至药液流至输液管下端,关紧调节器,再将静脉针刺入消毒好的静脉,固定好之后,解开止血带,调整流速。
现有的医疗用一次性输液器,不具有控制系统和止液报警装置,无法实现全自动止液报警,需要陪护人员实时关注输液情况,加重了陪护人员的工作,甚至有陪护人员过于疲惫而疏忽实时关注输液情况,导致药液输完却没有及时换药延误病人治疗情况的发生,更危险的是造成空气进入病人体内形成气栓加重病人的病情。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有的医院采购了具有特殊止液装置的输液器应用到病人的用药治疗中,但输液器是一种一次性耗材,此举不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更加重了病人的看病成本,不利于医患关系的发展,更不符合国家提倡的节约资源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医疗用一次性输液器,不具有控制系统和止液报警装置,无法实现全自动止液报警,需要陪护人员实时关注输液情况,加重了陪护人员的工作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疗用辅助一次性输液器用全自动止液报警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医疗用辅助一次性输液器用全自动止液报警装置,包括有吊环、连接杆、支架、弹簧、胶垫头、报警器、控制系统、工业相机、左右气缸、拇指气缸、螺栓杆、托环;
在吊环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杆,吊环与连接杆相连接;在连接杆的下方设置有支架,连接杆与支架相连接,支架为倒L形形状;在连接杆的右侧设置有螺栓杆,螺栓杆与支架的顶部为螺栓连接;在支架的顶部的下方设置有弹簧和胶垫头,弹簧设置在胶垫头的上方,弹簧将螺栓杆套住,胶垫头与螺栓杆的下端相连接,弹簧的上端与支架的顶部相连接,弹簧的下端与胶垫头相连接;
在支架的右侧设置有托环,托环与支架的中部相连接,托环设置在胶垫头的正下方,托环与胶垫头的位置相对应;在支架上设置有挂钩,挂钩设置在支架的顶部的右端,挂钩设置在螺栓杆的右侧;在支架的右侧设置有工业相机,工业相机与支架的下部相连接;
在支架的正下方设置有左右气缸,支架与左右气缸相连接;在左右气缸的右侧设置有拇指气缸,左右气缸与拇指气缸相连接;在支架的左侧设置有报警器,报警器、工业相机、左右气缸、拇指气缸都分别与控制系统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架的材料为不锈钢。
优选地,所述吊环的材料为不锈钢。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材料为不锈钢。
工作原理:当准备给病人进行输液时,医护人员先将输液瓶倒置的拿到胶垫头的正下方,并将输液瓶倒置的瓶口插进托环内,由托环将输液瓶托住。医护人员再向右旋转与支架螺栓连接的螺栓杆,胶垫头开始向下运动并将输液瓶牢牢的卡住后,医护人员再停止旋转动作。或者医护人员将输液袋倒置式的拿到挂钩处,并通过输液袋上设置的孔将输液袋挂在挂钩上。然后医护人员通过吊环将支架挂在病人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涛,未经沈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150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注射针筒
- 下一篇:一种一次性软管输液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