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控车床桁架自动上下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15704.8 | 申请日: | 2015-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2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一川创业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15/00 | 分类号: | B23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7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控车床 桁架 自动 上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车床的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数控车床桁架自动上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数控车床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地对被加工零件进行加工。我们把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刀具的运动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主轴转数、进给量、背吃刀量等)以及辅助功能(换刀、主轴正转、反转、切削液开、关等),按照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再把这程序单中的内容记录在控制介质上(如穿孔纸带、磁带、磁盘、磁泡存储器),然后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中,从而指挥机床加工零件。
而桁架是一种由杆件彼此在两端用铰链连接而成的结构。桁架由直杆组成的一般具有三角形单元的平面或空间结构,桁架杆件主要承受轴向拉力或压力,从而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在跨度较大时可比实腹梁节省材料,减轻自重和增大刚度,桁架的优点是杆件主要承受拉力或压力,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节约材料,减轻结构重量。常用的有钢桁架、钢筋混凝土桁架、预应力混凝土桁架、木桁架、钢与木组合桁架、钢与混凝土组合桁架,但是桁架在架工的过程中,经常使用到数控车床,由于桁架的生产基本上都是批量生产,目前的生产方式比较占用人工,进行不低的上料下料,造成生产率下降,存在着不足。
综上所述,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特别需要数控车床桁架自动上下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桁架在加工中存在的不足,影响实际的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提出数控车床桁架自动上下料装置,设计新颖,程序设定完成之后,待加工料可以自动的进行上料和下料,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实用性能优,已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数控车床桁架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数控车床的机壳,机壳内部的中空结构设置为加工区,加工区的一端设置有放置待加工桁架的料斗,加工区的另一端设置有电动机,料斗通过档板衔接待加工腔体,待加工腔体的一侧安装有红外接收器,待加工腔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红外发射器,待加工腔体的桁架滚动方向安装有物料出口,物料出口的的表面安装有光电传感器,物料出口通过出料管衔接夹具,夹具的两端均安装有固定物料的吸盘,吸盘的中间设置有释放控制块,夹具的下方设置有接收板,接收板的表面设置有传输带,传输带的下方放置有落料箱。
进一步,所述的电动机的主轴衔接切削轴,切削轴的顶部安装有切刀。
进一步,所述的机壳的表面设置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为触屏面板,光电传感器衔接触屏面板内部的电路板。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收板的底板安装有调节高度的液压杆,接收板的两侧安装有防止物料散落的栏杆。
进一步,所述的料斗和待加工腔体均倾斜放置,料斗和待加工腔体处于同一倾斜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结构简单,采用全自动控制,方便加工数控车床对桁架的加工,使物料可以自动的进行上料,加工完毕之后自动的下料,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提升了生产效率,使桁架具有承受拉力和压力,便于应于在不同的领域,自动化程度优,实用性能优,设计新颖,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方案,很有市场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机壳,110-滑动柜门,120-操作面板,130-电动机,140-切削轴,150-切刀,160-料斗,170-待加工腔体,171-红外发射器,172-红外接收器,180-挡板,190-物料出口,191-光电传感器,200-出料管,210-夹具,220-释放控制块,230-吸盘,240-接收板,250-栏杆,260-传输带,270-落料箱,280-液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一川创业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一川创业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157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