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低温硬密封球阀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17631.6 | 申请日: | 2015-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0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喜;金虎;吴怀敏;辛朋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石化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5/20 | 分类号: | F16K5/20;F16K5/06;F16K5/08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7 | 代理人: | 黄肇平 |
地址: | 325025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低温 密封 球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阀,具体涉及一种超低温硬密封球阀。
背景技术
球阀问世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工艺及产品结构的不断改进,在短短的40年时间里,已迅速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阀类。在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球阀的使用正在逐年不断的上升,在我国,球阀被广泛的应用在石油炼制、长输管线、化工、造纸、制药、水利、电力、市政、钢铁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的硬密封球阀存在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发电、造纸、原子能、航空、火箭等各部门,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球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低温球阀的零件需要经特殊的低温处理,将粗加工的零件置于冷却介质中数小时(2-6小时),以释放应力,确保材料的低温性能,保证精加工尺寸,以防阀门在低温工况时,因温度变化造成变形而导致的泄漏。但是仍然会有零件在低温环境下变形,特别是球体与阀座处,使得产品密封不可靠,存在泄露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超低温硬密封球阀密封性能差,工作中容易失效泄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低温硬密封球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低温硬密封球阀,包括支架、阀体、阀盖、球体、填料函和填料压盖,所述的阀盖与阀体配合形成介质通道,所述的球体设于介质通道内,所述的支架上设有执行机构,所述的执行机构上连接有阀杆,所述的阀杆依次穿过支架、填料压盖、填料函、阀盖与球体联动连接,所述的阀体内设有阀座组件,所述的阀座组件包括弹簧座、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和与球体相密封的金属阀座,所述的弹簧座内设有导向槽,所述的导向槽内设有弹簧,所述的弹簧一端与阀体相抵,另一端通过弹簧座与金属阀座相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阀体内设有多级台阶,所述的金属阀座上设有第一安放部和第二安放部,所述的第一安放部、第二安放部分别与阀体内的台阶形成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所述的第一密封件设于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的第二密封件和弹簧座设于第二容置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安放部和第二安放部之间设有凹槽,所述的弹簧座插入凹槽内与金属阀座相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密封件设于弹簧座与金属阀座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件的截面为梯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安放部上设有与第二密封件相贴合的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密封件为唇型密封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密封件由铬镍铁合金和玻璃纤维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金属阀座上设有密封保护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球体的底部设有固定轴,所述的固定轴外套设有轴套,所述的固定轴上设有与球体底部相抵的挡肩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填料函上设有对阀杆轴向限位的限位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金属阀座使得阀座与球体密封为硬密封,工作中不容易磨损,使用寿命长,而且阀座与球体的密封面即使有磨损,弹簧的设置使得弹簧仍能顶压金属阀座,使得阀座与球体可靠密封,设置了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使得产品密封性能更好,避免产品的泄露,导向槽的设置使得弹簧座、金属阀座运动可靠,不会影响产品密封性能。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使用寿命长、密封可靠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I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支架;11、执行机构;12、阀杆;2、阀体;21、介质通道;22、台阶;23、第一容置槽;24、第二容置槽;3、阀盖;4、球体;5、填料函;51、限位部;6、填料压盖;7、阀座组件;71、弹簧座;711、导向槽;712、弹簧;72、第一密封件;73、第二密封件;74、金属阀座;741、第一安放部;7411、斜面;742、第二安放部;743、凹槽;744、密封保护层;8、固定轴;81、轴套;82、挡肩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石化阀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石化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176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