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越障灵活转向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0127.1 | 申请日: | 2015-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1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裘信国;姜伟;周见行;季行健;王国龙;贾中楠;周鑫卓;夏中楠;金国杰;梁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63/02 | 分类号: | B62D63/02;B62D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越障 灵活 转向 小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小车,尤其是一种越障碍灵活转向小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许多突发救援现场,由于环境比较恶劣,常常需要救援小车机器人去完成任务。然而现有的越障小车基本上都是比较简单,不具备过细杆独木桥等障碍物的越障碍能力,而且一般的设备都是比较大,而且在转向方面,由于只控制两个轮子的正反转实现转向,显得不够灵活,在一些要求较高的场合,满足不了其转向的要求。
越障小车基本上只能完成单一的越障动作,在灵活性方面又有一定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转向小车的灵活性较差、不能越过细杆类障碍物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灵活性良好、能越过细杆类障碍物的越障碍灵活转向小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越障灵活转向小车,包括底座、“门”型车架、转向装置、驱动装置和越障碍装置,所述的底座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底座、所述的两个底座通过“门”型车架相互连接,所述两个底座的前后对称布置转向装置和两组驱动装置,所述“门”型车架的前后设置所述越障碍装置;
所述的转向装置包括转向电机、电机底座连接件、小齿轮、大齿轮、转向轴承座、轮子支撑架和轮子,所述转向电机与所述的电机底 座连接件均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的转向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的小齿轮相连,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所述的大齿轮与所述轮子支撑架相连,所述轮子支撑架通过所述转向轴承座安装在底座上,轮子安装在轮子支撑架上;
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轮子支撑架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轮子的转轴连接;
所述越障碍装置包括越障碍电机、联轴器、凸轮、左轴承座和右轴承座,所述凸轮分别通过左轴承座及右轴承座安装于“门”型支架的两侧,所述越障碍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凸轮的转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质量较轻、体积小、转向灵活、可快速通过细杆类障碍物、适合于不同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越障碍灵活转向小车的示意图。
图2是“门”型车架的示意图。
图3是转向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越障碍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5,一种越障灵活转向小车,包括底座2、“门”型车架3、转向装置4、驱动装置5、越障碍装置6和控制器,所述的底座包括左底座21、右底座22,所述的左底座和右底座通过“门”型车架相互连接,所述的左、右底座之间留有间隙;左底座21、右底座22两侧对称安装转向装置和两组驱动装置;
所述的转向装置包括转向电机411、电机底座连接件412、小齿轮413、大齿轮414、转向轴承座415、轮子支撑架416和轮子417,所述的转向电机411与所述的电机底座连接件412均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的转向电机411的输出轴与所述的小齿轮413相连;所述小齿轮413与大齿轮414啮合,所述的大齿轮414与所述轮子支撑架416相连,所述轮子支撑架416与所述转向轴承座415及轮子417安装在底座上;
所述的驱动装置5包括驱动电机511,所述的驱动电机511固定于所述轮子支撑架416上,所述驱动电机511的输出轴与轮子417的转轴连接;
所述越障碍装置6包括越障碍电机611、联轴器612、凸轮613、左轴承座614和右轴承座615,所述凸轮613通过左轴承座614及右轴承座615安装于“门”型支架的两侧上,所述越障碍电机61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612与凸轮613的转轴连接;
所述的转向电机411、驱动电机511和越障碍电机611均与连接电源的控制器连接。
所述的车架为“门”型结构,所述的左底座21、右底座22之间的间隙以及车架共同形成越障碍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01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