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臭氧浓度监测试验中的加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0136.0 | 申请日: | 2015-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3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郑海明;姚鹏辉;李长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主分类号: | G05D22/00 | 分类号: | G05D22/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高锡明;李羡民 |
地址: | 0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臭氧 浓度 监测 试验 中的 加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湿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监测臭氧浓度试验中的加湿装置,属于试验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臭氧作为氧气的同素异形体,是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可对食物、饮用水和空气等起到保鲜和消毒的作用。但是,由于臭氧在不同湿度下分解速率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了在使用臭氧对物品进行消毒时,极易因环境因素,而影响臭氧的利用率;所以,如何合理的提高臭氧的利用效率,成为了业内人士的试验热点。目前,对于臭氧浓度的监测方法,主要采用的是紫外光吸收法,其优点是可以进行非接触式监测,避免因为化学反应而降低监测的准确度。但是,在实际测试时,由于受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极易使测试结果出现偏差,从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臭氧浓度监测试验中的加湿装置,它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可在监测臭氧浓度试验中,对湿度条件进行实时调节。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用于臭氧浓度监测试验中的加湿装置,它包括湿度腔室和加湿腔室;所述湿度腔室与加湿腔室密封连通为一体;所述湿度腔室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所述加湿腔室为恒温水浴锅。
上述用于臭氧浓度监测试验中的加湿装置,增设调湿匀化机构,所述调湿匀化机构包括限位网、隔板和流量塞;所述隔板的面板上设有流通孔,它设置在湿度腔室与加湿腔室之间;所述限位网包覆流通孔固定,其内部设有流量塞;所述流量塞形状为锥形体,它压紧设置在流通孔上。
上述用于臭氧浓度监测试验中的加湿装置,所述流通孔数量为多个,均匀间隔设置在隔板上
上述用于臭氧浓度监测试验中的加湿装置,增设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湿度腔室的顶端。
上述用于臭氧浓度监测试验中的加湿装置,增设截流阀,所述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上分别设置截流阀。
上述用于臭氧浓度监测试验中的加湿装置,增设湿度显示器,所述湿度显示器设置在湿度腔室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浴锅和调湿匀化机构,将湿气传输至湿度腔室,以达到对湿度腔室内的湿度调节,有效地避免了在做臭氧浓度试验时,因湿度数值不稳定,而造成的试验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为了使湿度腔室内的湿气分布均匀,特在湿度腔室内的顶部设置风扇,使其通过风扇的转动,带动内部湿气运动,从而达到使腔室内部湿气分布均匀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适用于在实验室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进气管路、2.湿度腔室、3.湿度显示器、4.风扇、5.出气管路、6.限位网、7.流量塞、8.隔板、9. 加湿腔室、10.流通孔、11.截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湿度腔室2和加湿腔室9;所述湿度腔室2与加湿腔室9密封连通为一体;所述湿度腔室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管路1和出气管路5;所述加湿腔室9为恒温水浴锅。另外,为了便于湿气流量的调节,本实用新型增设有调湿匀化机构,所述调湿匀化机构包括限位网6、隔板8和流量塞7;所述隔板8的面板上设有流通孔10,它设置在湿度腔室2与加湿腔室9之间;所述限位网6包覆流通孔10固定,其内部设有流量塞7;所述流量塞7形状为锥形体,它压紧设置在流通孔10上。所述流通孔10数量为5个,均匀间隔设置在隔板8上。
为了使湿度腔室2内的湿气分散均匀,本实用新型特增设风扇4,所述风扇4设置在湿度腔室2的内部顶端,用于带动空气运动,从而使湿气均匀分布在腔室内。另外,本实用新型为了更好地实现对湿度腔室2内的湿度控制和密封,还增设有截流阀11和湿度显示器3,所述进气管路1和出气管路5上均设有截流阀11。所述湿度显示器3设置在湿度腔室2的外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01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恒温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远程控制电饭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