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餐勺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2186.2 | 申请日: | 2015-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3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刘鲜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镇海恒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0 | 分类号: | B29C33/00;B29C33/04 |
代理公司: |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9 | 代理人: | 刘世勇 |
地址: | 315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餐勺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有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在冲裁、成形冲压、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用以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
一次性餐勺模具顾名思义是用于成型一次性餐勺的模具。在制备一次性餐勺时,模具中往往直接从型腔的末端直通送料,导致成型后的一次性餐勺的勺柄末端都残留有料头,使得勺柄的末端很锋利,进而容易割伤手部等;另外,当前的一次性餐勺模具的冷却结构大多是在模具上开有笔直的冷却流道,这种冷却结构,缩短了冷却水的流动空间,导致冷却效果不是很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一次性餐勺模具,从型腔的末端的底部输料,使得料头位于成型的一次性餐勺的末端底部,不会割伤手部等,并设置有具有外循环槽和内循环槽的循环冷却槽,具有高效的冷却效果。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性餐勺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下表面上环形均布有多个上型腔,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上环形均布有多个下型腔,对应的所述上型腔和所述下型腔形成用于一次性餐勺成型的型腔;所述下模内设置有与所述下型腔相通的输料机构,该输料机构包括送料管和进料弯管,所述进料弯管的一端与所述送料管连通,另一端从所述下型腔末端的底部伸入该下型腔,用于向所述下型腔供料;所述上模的上表面和所述下模的下表面均设置有循环冷却槽,所述循环冷却槽包括外循环槽和内循环槽,所述外循环槽和所述内循环槽均成圆环状,且通过两个连接槽连通形成循环冷却流道,在所述外循环槽上设置有相互隔开一定间距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其中,在上述的一次性餐勺模具中,所述进料弯管伸入所述下型腔的一端连接有锥形的喷料嘴。
其中,在上述的一次性餐勺模具中,所述内循环槽位于所述外循环槽的内部,并与该外循环槽形成为一体式结构。
其中,在上述的一次性餐勺模具中,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贯通的导杆孔。
其中,在上述的一次性餐勺模具中,所述上模四个角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导杆孔的定位凸起,所述下模四个角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导杆孔的定位凹槽。
其中,在上述的一次性餐勺模具中,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导杆孔同心设置,所述定位凹槽与所述导杆孔同心设置。
三、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餐勺模具,将进料管从模 具中型腔末端的底部伸入该型腔,使得形成的料头处于成型的一次性餐勺的末端底部,不在餐勺的外表面,进而在使用时不会割伤使用者的手部等;另外,在上模的上表面和下模的下表面均设置有循环冷却槽,该循环冷却槽包括外循环槽和内循环槽,外循环槽和内循环槽均成圆环状,且通过两个连接槽连通形成循环冷却流道,增加了冷却水的循环空间,且冷却槽的分布十分合理,进而大大提高了模具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次性餐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下模内输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下模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下模的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
1为上模;2为下模;3为上型腔;4为下型腔;5为送料管;6为进料弯管;7为循环冷却槽;8为外循环槽;9为内循环槽;10为连接槽;11为进水口;12为出水口;13为喷料嘴;14为导杆孔;15为定位凸起;16为定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次性餐勺模具的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1和下模2。
上模1的下表面上环形均布有多个上型腔3,下模2的上表面上 环形均布有多个下型腔4,对应的上型腔3和下型腔4形成用于一次性餐勺成型的型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镇海恒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镇海恒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21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于狭小空间里顶块抽芯装置
- 下一篇:节料清洁型硫化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