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有吸墨器的中性笔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4818.9 | 申请日: | 2015-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4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李鑫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鑫隆 |
主分类号: | B43K7/10 | 分类号: | B43K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2200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有 吸墨器 中性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性笔,特别涉及一种配有吸墨器的中性笔。
背景技术
现有社会生产的产品中只将笔杆横截为两段,上段外径等于下段内径,其整个装置类似于稍微改动过的注射器,笔杆下段为(针筒前端小孔改为直接与针梗连接,梗径为2~4mm,长度为1~1.5cm);笔杆上内部结构为通气管从端顶贯通端底,上中图案填充部分空腔可填充物质以增加重量,目的为了后置重心,防止整个笔不慎坠落时笔尖先落地而造成损失,气阀又与笔杆上段的端顶相连,活塞轴改为外径为3mm,内经为2mm的圆柱管,笔杆下段=注射器的空筒,只是注射器的活塞改在空筒外的下端。圆柱形的气阀与圆柱形的空筒的上端紧密挨近,气阀外径=空筒内经,空筒顶端圆面中心的孔径=气阀中心的气流径);靠两段笔杆的直径不等而产生的摩擦力相扣,目前中性笔不能够循环使用或因不慎坠地损坏;大量因损坏而丢弃的和使用后的笔芯其内的油墨和难以降解的塑料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了对该中性笔的实时换墨,可重复利用大大提高的配有吸墨器的中性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配有吸墨器的中性笔,包括下笔壳和与下笔壳连接的上笔壳,下笔壳的端部设有针管,针管与下笔壳之间设有挡珠,下笔壳的端部设有笔头,笔头的端部设有笔尖,笔尖的一端设有笔珠,笔尖的另一端设有吸墨器,吸墨器与针管对接;笔头与下笔壳通过螺纹连接,上笔壳内设有针管,针管设有气阀,上笔壳内设有填物空腔,上笔壳与吸墨器活塞相连,吸墨器活塞设置在下笔内;上笔壳的端顶中部设有进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下笔壳套装有笔套。
进一步地,所述笔套设有别片。
进一步地,所述笔珠、笔尖、缓墨器以及笔头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挡珠以及下笔壳为一体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配有吸墨器的中性笔,上笔壳可以沿着下笔壳移动,从而通过上笔壳可以方便控制吸墨器活塞沿着下笔壳的内壁滑动,方便下笔壳吸墨;墨水可由针管输送到下笔壳内,通过挡珠可以使吸入的墨水更加均匀,减少气泡的吸入而占用墨筒体积,而当书写时又可使出墨均匀,避免因笔尖出墨不均弄污纸张。从而方便了对该中性笔的实时换墨,可重复利用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配有吸墨器的中性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配有吸墨器的中性笔的工作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配有吸墨器的中性笔,包括下笔壳8和与下笔壳8连接的上笔壳12,下笔壳8的端部设有针管6,针管6与下笔壳8之间设有挡珠7,下笔壳8的端部设有笔头4,笔头4的端部设有笔尖2,笔尖2的一端设有笔珠1,笔尖2的另一端设有吸墨器3,吸墨器3与针管6对接;笔头4与下笔壳8通过螺纹连接,上笔壳12内设有针管11,针管11设有气阀14,上笔壳12内设有填物空腔13,上笔壳12与吸墨器活塞10相连,吸墨器活塞10设置在下笔8内;上笔壳12的端顶中部设有进气孔15,下笔壳8套装有笔套16,笔套16设有别片17;笔珠1、笔尖2、缓墨器3以及笔头4为一体结构,挡珠7以及下笔壳8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配有吸墨器的中性笔,上笔壳12可以沿着下笔壳8移动,从而通过上笔壳12可以方便控制吸墨器活塞10沿着下笔壳8的内壁滑动,方便下笔壳8吸墨;旋去笔头,墨水顺针管6被吸入,通过挡珠7可以使吸入的墨水更加均匀,从而方便了对该中性笔的实时换墨,可重复利用大大提高,减少中学生至少70%的文具费支出,每年被丢弃的笔芯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将下降90%。
本实用新型配有吸墨器的中性笔,上笔杆12内设有气管31,气管31的上端设有第二圆管29,第二圆管29套装有第一圆管27,气管31的下端设有第三圆管30,第三圆管30设有墨腔28,气管31套装有第一圆片组21、第二圆片组22、第三圆片组23、第四圆片组24以及第五圆片组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鑫隆,未经李鑫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48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