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爬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4913.9 | 申请日: | 2015-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7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何涛;陈晨特;林武威;金新元;叶忻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57/024 | 分类号: | B62D57/0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球罐无损检测及去杂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爬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化工和石油行业也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这便使得各种压力容器大量的在化工行业和石油行业中使用。众所周知球罐是化工和石油行业最常用的压力容器,球罐的作用是用来盛装各种化工、石油等产品和原料,因此,这些球罐往往会工作在腐蚀、高温高压、低温高压、易燃易爆等恶劣环境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球罐就会出现各种安全隐患,例如泄漏、焊缝开裂等问题,如果不能够即使发现和处理这些安全隐患,那么这些安全隐患就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日趋强大,伴随而来的是各种检测技术的出现,对在役压力容器而言,往往采用的是无损检测技术,其中最常的几种无损检测技术主要是超声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这些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以及准确性较高的特点,因此这四种检测方法就成为了化工和石油行业中对在役压力容器进行无损检测最常用的方法。
但是球罐与其余压力容器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球罐的作用是盛装各种化工和石油原料、成品,为了加大盛装量,往往球罐的体积会很大。例如,容积为1000立方米的球罐,其点径约为12.5米,高度约为16米,而容积为3000立方米的球罐,直径则为18米,高度为22米,而且随着材料的更新换代,现在球罐容积越来越大。巨大的容积使得球罐所盛装的产品数量得到提升,但同时也使得在日常维护和检测中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随着自动化的技术日趋成熟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用来替代人工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工作。如果能够设计和制造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检测准确度高的球罐无损检测机器人,那么对于现在容积越来越大的球罐进行无损检测将会大大的降低检测难度,从而能够及时发现球罐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最大限度的保证球罐的安全运行。
根据以上分析,设计研究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检测准确度高的球罐无损检测机器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技术难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爬壁装置。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爬壁装置,包括底座、电机、第一联轴器、蜗杆减速器、第二联轴器、轴承端盖、磁轮轴、半轮、墨盒、钢刷电机、钢刷、探头架、探头导向轮、导向轮支座、探头卡子和探头;
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底座中;所述通过螺杆固定在底座上的蜗杆减速器通过第一联轴器与电机转轴连接;所述电机转轴与第一联轴器及第一联轴器与蜗杆减速器通过键固定连接;所述半轮连接的磁轮轴穿过轴承端盖内的轴承与第一联轴器连接;所述墨盒固定设置在底座底端;所述钢刷与通过螺杆固定在底座内的钢刷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导向轮支座固定在与底座前端固定连接的探头架一端;所述探头导向轮通过探头卡子固定在导向轮支座上;所述探头通过螺杆固定在探头架上。
进一步,所述半轮外端安装有外轮,在外轮与半轮之间设置有尼龙套和磁套。
进一步,所述半轮在底座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一个,且电机、第一联轴器、蜗杆减速器、第二联轴器、轴承端盖和磁轮轴在底座左右两端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蜗杆减速器通过螺杆固定在底座上处设置有垫片。
进一步,所述探头导向轮优选为万向轮,且该万向轮设置在半轮上,在万向轮与半轮之间设置有万向轮磁套和尼龙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新型爬壁装置;
1.检测方便快捷而且全面。利用人工来对球罐进行无损检测,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不一定能够全面检测,然而利用无损检测机器人则可以做到方便快捷的检测目的。机器人在球罐表面行走,可以到达很多人工无法到达的地方,还可以缩短检测时间,从而快速、全面的对球罐进行无损检测。
2.检测准确度高,适应性强。球罐无损检测机器人可以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可以时时的传回检测信息,这就大大的保证了检测的力度和准确性。其次,还可以在无损检测机器人身上安装照相机等记录设备,从而记录检测结果,使得检测人员能够更加全面透彻的了解球罐的状况,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球罐的安全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未经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49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支子
- 下一篇:砖瓦干坯装窑运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