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公路防眩网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4960.3 | 申请日: | 2015-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5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杜永安;尉红彬;贾献卓;陈磊;赵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永安 |
主分类号: | E01F7/06 | 分类号: | E01F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建华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公路 防眩网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告诉公路附属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公路防眩网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夜间行车比例逐渐提高,二由于夜间行车眩光引起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因此,目前的高速公路在施工完成后,均必须在两侧车道中部增设防眩设施。
现有工厂化生产防眩设施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沿着高速公路的延伸方向均布的防眩板,但是,该种设施使用寿命短,而且在遇到大风天气或者在车辆行驶产生横风时容易损坏,提高维护成本,另外一种就是防眩网防眩,当高速公路中分带设计为混凝土护栏时,为了安装防眩网,可以采用在混凝土护栏顶面安装支架,但在长期使用中发现,该种安装方式存在降水在腐蚀支架后沿着支架外流至混凝土护栏外侧,污染护栏,由于支架高出护栏也存在一定的行车安全隐患,这种安装方式仅限于两侧护栏顶面高度相同时采用,若两侧护栏存在高差则需要在另一侧增加垫块;第二种是采用内侧安装的方式,其需要在混凝土护栏向对面上预制螺栓,并利用安装底座和横担固定防眩网,由于在施工时,两道混凝土护栏的距离已经固定,或者由于混凝土护栏安装施工误差,混凝土护栏背面不平整,两道混凝土护栏之间的间距不标准,由于传统的安装槽钢横梁采用机械加工,精度远高于预制混凝土护栏的安装精度,由此导致横担无法安装,或在横担上的通孔与安装底座上的螺栓孔不对应难以安装,而且在施工现场又不便于重新钻孔或者重新加工尺寸变化的横梁,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防眩网的安装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速公路防眩网安装结构,通过在安装底座的水平段上设置长槽孔,在安装横担时,即使两套相对的安装底座之间的间距不标准,也能在错孔的情况下顺利安装横担,同时,安装底座竖向段的长槽孔可以用于调整横担的高度,确保防眩网正常安装,提高施工效率和安装精度,而且此种结构更加简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速公路防眩网安装结构,包括对称安装的两道混凝土隔离护栏、对称安装在两道混凝土隔离护栏相对侧面上的安装底座、两端借助于螺钉固定在安装底座上的横担、借助于螺栓安装在横担顶面上的立柱和安装在相邻两根立柱之间的防眩网,所述安装底座沿混凝土隔离护栏的延伸方向均布,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长度方向与混凝土隔离护栏延伸方向垂直的长槽孔。
所述安装底座包括两套并列的L形板状结构,所述L 形板状结构的竖向段借助于膨胀螺栓与混凝土隔离护栏固定安装,其水平段设有长槽孔,竖向段设有用于和膨胀螺栓连接的安装孔,竖向段和水平段折角内侧设有加劲肋。
所述横担包括两根相背设置的槽钢,槽钢两端搭设在两套相对的L形板状结构的水平段上,并通过螺栓固定。
所述立柱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耳,所述防眩网包括矩形框架和安装在矩形框架内侧的棱形网,所述矩形框架两端上设有用于和连接耳对接的边耳,边耳和连接耳之间借助于螺栓固定。
所述防眩网的矩形框架和棱形网均经过热镀锌后浸塑处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安装底座的水平段上设置长槽孔,在安装横担时,即使两套相对的安装底座之间的间距不标准,也能在错孔的情况下顺利安装横担,同时,安装底座竖向段的长槽孔可以用于调整横担的高度,确保防眩网正常安装,提高施工效率和安装精度,同时保证安全性和景观性,而且此种结构更加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混凝土护栏与安装底座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安装横担后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混凝土隔离护栏;2、安装底座;3、横担;4、定位板;5、立柱;6、防眩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永安,未经杜永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49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