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钢壳的自动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5023.X | 申请日: | 2015-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6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乐光敏;孙国民;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杨科技(福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34 | 分类号: | B65G47/34;B65G43/0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郑庭山 |
地址: | 365500 福建省三明市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自动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加工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电池钢壳的自动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指的是将内置的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等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电池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可长时间稳定供电,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发挥很大的作用。
电池由电解质溶液、金属电极和壳体组成,壳体作为电解质溶液的容器和电极的引出端,在电池的生产中必不可少。在现有技术中,电池钢壳加工完成后,从出料口出料,在出料口下方设有一箱体,由箱体接住电池钢壳,再由工作人员将箱体内的电池钢壳进行计数和分箱存放。现有的人工点数和人工分箱存放这种方式存在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容易发生人工疏忽而造成数量错误等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钢壳的自动收集装置,以解决电池钢壳在收集存放上存在的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容易发生人工疏忽而造成数量错误等情况。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钢壳的自动收集装置,包括复数个感应器、PLC控制箱和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支架和设于支架上的传送带,所述支架沿传送带输送方向的一侧间隔设有复数个出料口,每个出料口下方设有接料箱,支架的另一侧则对应设有复数个分料板,每个分料板对应连接有一气动阀,所述分料板上方对应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气动阀的电磁阀,所述感应器设于电池钢壳冲压机出料口,该感应器和所述电磁阀皆与所述PLC控制箱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传送带前端上方设有一将电池钢壳从冲压机出料口提升到上述传送机构上的提升机。
进一步地,上述传送带前端上方还设有一用于承接被上述提升机提升的电池钢壳的接料斗。
进一步地,上述传送带和上述提升机皆与上述PLC控制箱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传送带末端支架的侧面还设有一个四分之一圆弧型的出料挡板,该出料挡板相对一侧的支架上对应设有一出料口,该出料口下方设有一接料箱。
进一步地,上述传送带传送方向两侧的支架上设有用于防止电池钢壳在传送过程中脱离传送带的条状挡板。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闭合设于支架上的分料板,并通过设在电池钢壳冲压床出料口的感应器对每一个经过感应器的电池钢壳进行感应,每感应一个电池钢壳就向PLC控制箱传输信号,PLC控制箱每接收一次传输信号便将PLC控制箱上的检测数值递增。当PLC控制箱的检测数值达到预设值时,PLC控制箱向电磁阀发送指令,电磁阀控制气动阀转动,从而开启连接与气动阀的分料板,同时闭合下一个分料板。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将电池钢壳快速进行分箱收集存放,且有效的避免因人工疏忽造成的产品数量错误情况的发生,提高电池钢壳生产的工作效率,降低用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3,一种电池钢壳的自动收集装置,包括复数个感应器1、PLC控制箱2、传送机构3和用于将电池钢壳从冲压机出料口4提升到传送机构3上的提升机5。
传送机构3包括支架31和设于支架31上的传送带32,支架31沿传送带32输送方向的一侧间隔设有复数个出料口33,每个出料口33下方设有接料箱34,支架31的另一侧则对应设有复数个分料板35,每个分料板35对应连接有一气动阀36,分料板35上方对应设有用于驱动气动阀36的电磁阀37,感应器1设于电池钢壳冲压机出料口4,该感应器1和电磁阀37皆与PLC控制箱2连接。
传送带32传送方向两侧的支架31上设有用于防止电池钢壳在传送过程中脱离传送带的条状挡板321。传送带32末端支架31的侧面还设有一个四分之一圆弧型的出料挡板322,该出料挡板322相对一侧的支架31上对应设有一末端出料口333,该出料口下方设有一末端接料箱343。传送带32前端上方还设有一用于承接被提升机5提升的电池钢壳的接料斗6。
传送带32和提升机5皆与PLC控制箱2连接,且可由PLC控制箱2调整其传送速度。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杨科技(福建)有限公司,未经金杨科技(福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50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