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能式电热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6840.7 | 申请日: | 2015-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2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钱友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友德灶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6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能 电热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炊具,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锅,特别是一种蓄能式电热锅。
背景技术
锅是人们用于烹调食品的工具之一,现有技术的锅为薄壁结构,不管尺寸大小、形状如何,均采用锅壁直接加热方式烹调。中餐是一种讲究色、香、味的食品,制作时所用火候大小直接影响烹调质量,实际操作时炉温和加热时间通常依靠厨师的经验而定。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蒸、煮、煲、熬的食品则需要安排人值守,其责任一是关注炉火大小,补充燃料,二是关注锅内被加工食品成熟度。此岗位除要求值守人具有足够的烹调技能外,还要有责任心,否则稍有大意便可能发生外溢、糊底、不熟或过熟等质量事故。例如,用现有技术的锅直接煮卤汁猪蹄,因猪蹄胶质多,汤汁粘稠,位于锅底的受炉温影响大易糊底,而位于锅上部的因受炉温影响小而不易煮熟。频繁翻动虽然能够解决同步煮熟和不糊底问题,但产生的问题是大大增加能源消耗和烹调时间,并且加大厨师的劳动强度。总的来说,现有技术的锅能够满足人们烹调食品的基本需求,但耗能多、调温难、易糊底,特别不适合用于长时间蒸、煮、煲、煎、炸食品的烹调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合理、安全可靠、使用方便、节能显著的蓄能式电热锅,该锅导热均匀,加热温度和时间可控,做到烹调任何食品均不发生糊底质量事故。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蓄能式电热锅,它包括锅盖、内锅、锅套、外壳、热媒、电热器、保温层、传感器和电控器。所述锅盖为活动盖,上面板居中设有把手,上面板与下面板之间衬有保温层。所述内锅、锅套和外壳均是敞口朝上的容器,三者一顺相套并且以齐平的口部统一作密封连接,构成内锅悬吊在锅套内腔之中,锅套悬吊在外壳内腔之中。所述外壳与锅套相邻壁之间留有间隙安置保温层。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内锅与锅套相邻壁之间预留间隙,该间隙中注入液态热媒,在内锅底面与锅套底面之间的热媒中安装电热器和传感器,电热器和传感器共同淹在热媒之中,电热器和传感器共同受控于电控器,构成热媒加热内锅的温控结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内锅一侧壁上部设有热媒的注入口,该注入口为直角形直通管,朝上外露的口部至少与内锅口部齐平。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内锅底部设有朝下伸出的泄流口,该泄流口为阀控管道。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锅套底部设有朝下露出的排泄口,该排泄口为阀控管道。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热媒为导热油。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保温层材质为保温棉或硅酸铝,每层填实厚度至少50mm。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测温范围0℃~350℃。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内锅和锅盖的面料所用材质为食品级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内锅与锅套相套成夹套结构,当夹套内的导热油被加热至设定温度后自动切断电源,在保温层作用下,导热油中所蓄热量缓慢释放,使得内锅持续加热直至被加工食物煮熟,此种经短时间加热,可长时间释放所蓄热量的烹调方式既节能,又提高工效;
2、根据不同食材灵活设定烹调温度和时间,电加热调温容易、精确,烹调期间不需派专人值守;
3、导热油加热温度受限,且所蓄热量释放均匀、缓慢,不会发生局部过热问题,不管煮沸什么食材均不会发生糊底问题,故烹调质量稳定、一致性好;
4、处在夹套内的导热油在常压条件下运行,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按矩形内锅、锅套和外壳相套结构的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友德灶具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市友德灶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68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温度计的热水壶
- 下一篇:一种高效可控速榨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