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腔流通池浊度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7165.X | 申请日: | 2015-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5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唐云建;胡晓力;董宁;莫斌;余名;韩鹏;孙怀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00 | 分类号: | G01N21/00;G01N21/05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明 |
地址: | 401123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通 浊度 测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线水质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腔流通池浊度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浊度是水体光学性质的一种特征参数,它不但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考核水处理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对水体浊度的在线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浊度传感器是水体浊度在线检测的有效工具,通常采用流通池作为浊度传感器提供一个盛装待测液体的容器,并通过控制器读取浊度传感器检测输出的浊度测量数据并控制显示屏加以显示,则构成对待测水源进行浊度检测的浊度测量系统。
在浊度测量系统中,除了浊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外,流通池的设计也较为重要,需要考虑待测量样品快速更新、气泡消除、具有一定自洁功能、适应不同监测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在低浊度下测量时(<0.5NTU),水中的微小气泡对浊度测量的结果有较大的影响,浊度流通池的首要消除待测液中微小气泡的功能。在线监测要求数据能及时反映当前被测液体的浊度情况,流通池内的待测液需要及时更新。由于长时间无人值守运行,流通池不可避免的引入或产生污物,需要流通池能够自动排除污物。流通池应用的各种监测条件水压差异较大,不同的监测点存在水压不一致的情况,即使同一监测点也可能存在不同时间段的水压大幅波动的情况。这就要求流通池能够适应不同的监测环境。
然而,现有的浊度测量系统中,流通池的设计较为简单,通常就是一个具有进水和排水功能的单腔体蓄水容器,但采用单腔体流通池的浊度测量系统往往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1、测量准确性和系统小型化难以兼顾:
要保证浊度传感器对流通池中待测液体的有效检测,需要流通池具有足够的深度,来容纳浊度传感器的检测探头以保证其能够浸没在流通池容纳的待测液体样本中;而同时,若要保证达到一定的消泡效果,减少待测液体中消散至液体表面的气泡附着于浊度传感器的检测探头上而影响测量精度的情况发生,就需要流通池容纳的待测液体样本具有较大的液面的表面积。因此,若要达到这两方面的要求以保证测量准确性,流通池需要同时兼顾横向延展面积较大、深度较深的要求,导致系统整体体积较大;若要尽可能使得系统小型化,只能够缩小流通池的横向延展面积,就会影响消泡效果,难以避免气泡对浊度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
2、测量准确性和时效性难以兼顾:
如果为了达到较好的消泡效果,需要将系统的流通池体积设计得较大,池内待测液更新缓慢,容易导致测量的时效性不足;如果通过增大流通池的进水速度和进水量,加速池内待测液更新,不仅导致系统耗水量大,同时也导致消泡时间缩短,影响消泡效果。
3、气泡对测量准确性的影响难以完全避免:
浊度传感器的检测探头浸没在流通池容纳的待测液体中进行浊度测量,同时新流入流通池的待测液体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消泡处理,因此消泡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难以避免会附着在检测探头上,影响浊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4、难以适应泡含量和浊度变化较大的测量环境。
对于气泡含量较多的待测液,如果消泡时间过短,达不到足够的消泡效果;而对于较高浊度的待测液,如果消泡时间过长,流通池内待测液悬浮的颗粒物质可能已经开始沉淀,导致测量结果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并且长时间使用后流通池内将积累较多污物,影响后期测量的精度;因此,难以适应泡含量和浊度变化较大的测量环境。
5、进水水压有限制:
流通池为了达到消泡效果,需要采取开放式通气设计,因此对进水水压有较为严格的要求,难以适应进水水压变化较大的测量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测量准确性和时效性更好、更有利于体积小型化、能够适应水压、泡含量、浊度变化较大的测量环境的双腔流通池浊度测量系统,为浊度测量系统提供一种新的实现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71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视觉智能采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材料动态密封实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