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提高装载机铲斗卸料角度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0577.9 | 申请日: | 2015-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9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吕晓凤;郭文明;杨胜;徐尚勇;杜晓琳;汤志林;吴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3/40 | 分类号: | E02F3/40;E02F3/38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刘新合 |
地址: | 221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装载 机铲斗 卸料 角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铲斗卸料角度的装置,尤其适用于装载机。
背景技术
目前,装载机主要用于进行铲、装、运、卸等作业,它的作业对象主要是各种土壤、砂石料、灰料及其它筑路用散状物料等。
其中,在进行装卸作业粘度高的物料时,会有一些物料附着在铲斗斗底板内壁上无法卸清,随着作业持续而附着积累,导致铲斗实际有效斗容减小,铲斗质量变大,增加了无谓燃油的消耗,影响了装载机的作业效率。因此,及时卸掉附着于铲斗内壁的物料,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装载机铲斗卸料角度的装置,在铲斗主体达到的最大卸料角度基础上,通过铰接组成的连杆机构,以提高一定的卸料角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装载机铲斗卸料角度的装置,包括主要由一斗底板和两斗侧板组成的铲斗主体,拉杆及连接摇臂油缸的摇臂,且拉杆两端分别铰接铲斗主体背面和摇臂的一端;在此基础上,还包括铲斗主体内设有的弯板及限位杆;弯板前端两侧分别通过一连接座Ⅰ与对应斗侧板铰接,弯板外圆弧处安装有一连接座Ⅱ,且连接座Ⅱ与限位杆一端铰接,该限位杆另一端穿过斗底板与固定连接于拉杆上的销轴铰接。
进一步,弯板外圆弧与斗底板内圆弧的弧度相等,两者可实现贴合。
更进一步,斗底板上开设有限位杆和连接座Ⅱ可通过的矩形光孔,方便限位杆穿出斗底板与拉杆上的销轴铰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弯板、限位杆、拉杆连接组成连杆机构,铲斗卸料时,拉杆带动限位杆作用,使得相当于铲斗主体内部底板的弯板绕其前端铰接孔轴旋转,并比斗底板的前倾角度更大,在原有铲斗可达到的最大卸料角度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卸料角度。同时,避免了以往因卸料角有限、无法卸清附着斗底物料而造成的铲装效率低下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卸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收斗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弯板,2、斗侧板,3、连接座Ⅰ,4、斗底板,5、摇臂,6、销轴,7、限位杆,8、拉杆,9、铲斗主体,10、连接座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的铲斗主体9,拉杆8,连接一摇臂油缸的摇臂5,设置在铲斗主体9内的弯板1,连接座Ⅰ3,连接座Ⅱ10,限位杆7和销轴6。
其中:铲斗主体9主要由一斗底板4和两斗侧板2组成,拉杆8两端分别铰接铲斗主体9背面和摇臂5的一端,可由摇臂油缸依次经摇臂5和拉杆8带动铲斗主体9旋转。
此外,弯板1的外圆弧与斗底板4内圆弧的弧度相等,覆盖在斗底板4上;弯板1前端两侧分别通过一连接座Ⅰ3与对应斗侧板2铰接,弯板1外圆弧处安装有一连接座Ⅱ10,且连接座Ⅱ10与限位杆7一端铰接,该连接座Ⅱ10与限位杆7另一端穿过斗底板4上开设的矩形光孔、与固定连接于拉杆8上的销轴6铰接。如此一来,摇杆8的转动能够通过销轴6带动限位杆7的转动,从而通过与限位杆7连接的连接座Ⅱ10带动弯板1围绕连接座Ⅰ3转动。
如图1所示,装载机卸料时,摇臂油缸推动摇臂5顺时针旋转,摇臂5带动拉杆8绕铲斗主体9顺时针旋转,同时拉杆8上的固定销轴6带动限位杆7运动,弯板1受到限位杆7作用于连接座Ⅱ上的力绕连接座Ⅰ逆时针旋转;同时,相当于铲斗主体9内部底板的弯板1后端逐步远离斗底板4,并比斗底板4的前倾角度更大,故而在原有铲斗可达到的最大卸料角度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卸料角度,也避免了以往因卸料角有限,无法卸清附着斗底物料而造成的铲装效率低下的情况。
如图2所示,装载机收斗时,摇臂油缸拉动摇臂5逆时针旋转,摇臂5拉动拉杆8绕铲斗主体9逆时针旋转,同时拉杆8上的固定销轴6带动限位杆7运动,弯板1受到限位杆7作用于连接座Ⅱ上的力绕连接座Ⅰ顺时针旋转;同时,弯板1的外圆弧逐步靠近斗底板4内圆弧,由于弯板1外圆弧与斗底板4内圆弧的弧度相等,故而弯板1旋转至其圆弧底面与斗底板4相互贴合,即可实现收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05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开沟机
- 下一篇:一种群桩现场试验的模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