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绝缘引拔棒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20332100.4 申请日: 2015-05-18
公开(公告)号: CN204632479U 公开(公告)日: 2015-09-09
发明(设计)人: 王利强;项家荣 申请(专利权)人: 宁波昌华铜制品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1B17/60 分类号: H01B17/6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15608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绝缘 引拔棒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合成绝缘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合成绝缘子用的内绝缘引拔棒。

背景技术

合成绝缘子是采用有机高分子聚合绝缘材料制成的新型绝缘子,由内绝缘引拔棒、外绝缘伞裙护套、端部金具以及附件组成。合成绝缘子具有良好的憎水性、抗老化性、耐漏电性,具有很高的抗张强度和抗弯强度,其机械强度高、抗冲击性能、防震和防脆断性能好,重量轻、安装维护方便,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电力系统。

内绝缘引拔棒是合成绝缘子的棒芯,是合成绝缘子的机械负载的承载部件,同时又是内绝缘的主要部件。因此内绝缘引拔棒的结构会直接影响到合成绝缘子的结构强度,内绝缘引拔棒也会直接影响到合成绝缘子的工作性能。现市面上存在内绝缘引拔棒的结构不甚理想,不便于装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绝缘引拔棒,其具有强度高,外形便于装配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绝缘引拔棒,包括圆柱状的本体、玻纤管与接头,所述的玻纤管套在本体外且与本体的外周相适应,所述的玻纤管的左右两侧面为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结构,所述的玻纤管的外周面的前后两侧均为平面结构,所述的本体的左右两侧面为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结构,所述的本体的右侧面与玻纤管的右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本体的左侧面位于玻纤管内,所述的玻纤管的左端外套有接头,所述的接头成管状,所述的接头的左侧面与玻纤管的左侧面齐平,所述的接头的右端面设置有45°的倒角面平滑过渡到玻纤管表面。

所述的玻纤管的内径与所述的本体的外径相适应,所述的玻纤管与本体之间的接触面上涂抹有环氧胶粘剂,所述的接头的内径与玻纤管的外径相适应,所述的接头与玻纤管之间的接触面上涂抹有环氧胶粘剂,所述的接头的右端倒角面由紧固胶制成。接触面上涂有环氧胶粘剂,能够进一步保证其强度,且能够防止两者之间产生旋转。

所述的接头的外周面上垂直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一通孔穿过接头与玻纤管,所述的本体位于第一通孔的右侧。

所述的玻纤管的左端设置有连接柱,所述的连接柱的一端插入玻纤管内,连接柱的另一端位于玻纤管外,所述的连接柱位于第一通孔的左侧。

所述的玻纤管的外周面上垂直设置有穿过玻纤管、本体的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所述的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之间存在预定的间距,所述的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之间存在预定的间距,所述的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之间的距离与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之间的距离相等。

所述的本体采用聚酯材料制成,所述的玻纤管采用G10A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制成,所述的接头采用编织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制成,所述的连接柱为铁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包括圆柱状的本体、玻纤管以及管状的接头。本体位于最里面,玻纤管外套在本体上,接头外套在玻纤管上,一层一层的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加固,并保证绝缘。接头的左侧面与玻纤管的左侧面齐平,所述的接头的右端面设置有45°的倒角面平滑过渡到玻纤管表面。倒角面的设计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外表面的光滑性,能够适用于各种合成绝缘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内绝缘引拔棒,包括圆柱状的本体1、玻纤管2与接头3,玻纤管2套在本体1外且与本体1的外周相适应,玻纤管2的左右两侧面为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结构,玻纤管2的外周面的前后两侧均为平面结构,本体1的左右两侧面为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结构,本体1的右侧面与玻纤管2的右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本体1的左侧面位于玻纤管2内,玻纤管2的左端外套有接头3,接头3成管状,接头3的左侧面与玻纤管2的左侧面齐平,接头3的右端面设置有45°的倒角面4平滑过渡到玻纤管2表面。

玻纤管2的内径与本体1的外径相适应,玻纤管2与本体1之间的接触面上涂抹有环氧胶粘剂,接头3的内径与玻纤管2的外径相适应,接头3与玻纤管2之间的接触面上涂抹有环氧胶粘剂,接头3的右端倒角面4由紧固胶制成。

接头3的外周面上垂直设置有第一通孔31,第一通孔31穿过接头3与玻纤管2,本体1位于第一通孔31的右侧。玻纤管2的左端设置有连接柱41,连接柱41的一端插入玻纤管2内,连接柱41的另一端位于玻纤管2外,连接柱41位于第一通孔31的左侧。

玻纤管2的外周面上垂直设置有穿过玻纤管2、本体1的第二通孔51、第三通孔52与第四通孔53,第二通孔51与第三通孔52之间存在预定的间距,第三通孔52与第四通孔53之间存在预定的间距,第二通孔51、第三通孔52之间的距离与第三通孔52、第四通孔53之间的距离相等。本体1采用聚酯材料制成,玻纤管2采用G10A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制成,接头3采用编织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制成,连接柱41为铁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昌华铜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昌华铜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21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