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源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2250.5 | 申请日: | 2015-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7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显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上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87 | 分类号: | H01R13/187;H01R13/15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3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整体电性接触更为有效而不会有充电短暂断开现象的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在的电子科技快速发展,使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等电子装置都已经普遍存在于社会上的各个角落,并且因为时下各种电子装置的设计趋向于轻薄短小,故电子装置内部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构造则需要小而精密,整体结构强度亦需随的加强,以因应目前的发展趋势。
再者,一般电子装置大都会利用连接器内部的复数讯号端子或电源端子来达成与电路板的连接,以供另一连接器可将讯号或电源透过电路板传送至控制电路中,用以进行讯号或电源传输的使用,就可以将连接器使用于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电源供应器或其它电子装置上,并与电路板作连结应用,而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一种连接器的座体内部为具有插槽,并于插槽内定位有具讯号端子或电源端子的端子组,当外部插头为插入于座体的插槽内时,其导电端子便会抵持接触于讯号端子或电源端子形成电性导通状态,即可透过外部插头进行传输讯号或电源的使用。
然而,外部插头插接于座体的插槽内的过程中,若是外部插头尚未插入至定位或受到外力碰撞产生松脱时,极易无法判别外部插头是否与端子组形成确实的电性连接,因此座体内部的端子组大都会设置有侦测端子,便可利用外部插头插入时使其外导电层推抵于侦测端子一侧处的弹臂上形成闭路连接或开路断开状态,藉此侦测回路来判断出外部插头是否已插入至定位,而具有到位侦测的功能,并于侦测外部插头已确实插入至定位后再进行传导电流,以利于系统正常的工作,由于目前电子电路密集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及产品越来越小型化,因此对所有的电子零组件的要求都非常高,以避免电子零组件发生故障而提高维修的成 本,惟有这种连接器产品小型化,其座体内部可供端子组弹性变形的空间更趋向于窄小,当外部插头插入时,就会因为侦测端子的单一悬臂结构设计,造成悬臂受到推顶的作用时很容易产生过度变形或结构破坏的情况,导致侦测端子整体电性接触较不稳定,甚至是外部插头到位侦测的功能失效而发生充电短暂断开现象。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电源连接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电源连接器,以保证整体电性接触更为有效而不会有充电短暂断开现象,进而达到顺畅传导电流,并提升传输效率与稳定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有座体及端子组,所述座体具有基座,并于基座前方对接部内部形成有具插口而可供外部插头的插接部插接对接空间,且基座上所定位的端子组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第三端子,该第三端子是具有定位于基座上的第三基部,并由第三基部一侧处朝外延伸,设有第三接触部相对伸入,且位于对接空间内的弹臂,所述第二端子所具备的第二基部一侧处为延伸,设有第二接触部所相对伸入且位于对接空间的内的悬臂,而二悬臂端部形成有抵持接触于外部插头的外导电层上形成双接点接触,以进行到位侦测的接触面。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的基座与第一端子所具有的第一基部为利用镶嵌射出的方式结合成为一体,并于第一基部一侧处延伸设有伸入且位于对接空间内的第一接触部,而第一基部的另侧处则设有外露于基座外部的第一焊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的基座后方二侧处为向前剖,设有连通至对接空间内且接近插口的端子槽,并于端子槽内穿设有第二端子所具备的第二基部,而第二基部一侧处为延伸,设有第二接触部所相对伸入且位于对接空间的内的悬臂,并于二悬臂端部形成有向内转折的抵持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其中一悬臂侧边接近第二基部处朝另一悬臂为设有向内转折再向后延伸出第二基部后方的第二焊接部,并由第二焊接部穿出并且外露于基座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的基座位于端子槽上下二侧处为向前剖设有连通至对接空间内的嵌置槽,并于嵌置槽内穿设有第三端子的第三基部,而第三基部一侧处的第三接触部为具有相对向内斜伸且位于对接空间内的弹臂,并于二悬臂端部形成有向外转折的接触面。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二嵌置槽为前方处形成有向内转折的阻挡部,并于第三端子第三接触部的接触面朝外延伸有抵持于阻挡部上形成挡止定位的抵持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端子的第三基部为向内弯折形成有平行的侧板,并由其中一侧板侧边向后延伸出至少一个外露于基座外部的第三焊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端子的第三基部为向内弯折形成有平行的侧板,并由二侧板相对向外弯折形成有倾斜状的转折面,且二转折面侧边朝外延伸设有第三接触部所相对向内斜伸形成一预定夹角的弹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上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上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22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