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可见光的语音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2707.2 | 申请日: | 2015-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97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高敏;尚建荣;张薇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0/116 | 分类号: | H04B10/116;H04B10/67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121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可见光 语音 传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可见光的语音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可见光通信技术是指利用荧光灯或发光二极管等发出的肉眼看不到的高速明暗闪烁信号来传输信息的目的。目前,国内在基于可见光通信技术方面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技术突破,通常可见光通信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其中,发射端包括LED灯和LED灯驱动电路,LED灯驱动电路包括电流源和调制器,接收端包括转换电路、解调器和输出模块,具体的工作过程为:电流源通过调制器进行调制,将直流压降调制为随通信信号的幅度特征变化的变化电流压降,并根据变化电流压降驱动LED灯发光,此时接收端接收到LED灯的光信号,并通过转换电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输出至解调器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后的电信号通过输出模块进行输出,从而实现了可见光通信的目的。但上述可见光通信系统的调制速率较低,不便于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可见光的语音传输系统,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调制速率较高,能够实现双向通信,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可见光的语音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微控制器和第二微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相接的语音芯片,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输入端接有第一信号接收模块,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有第一信号发送模块,所述第一信号发送模块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信号预处理电路、第一信号调制电路、第一恒流驱动电路和第一白光LED,所述第一信号预处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输出端相接;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模块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PIN光电二极管、第一I/V变换电路、第一信号放大电路和第一电平转换电路,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相接;所述语音芯片的输入端接有麦克风,所述语音芯片的输出端接有第一扬声器;所述第二微控制器的输入端接有第二信号接收模块,所述第二微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有第二信号发送模块和第二扬声器,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模块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二PIN光电二极管、第二I/V变换电路、第二信号放大电路和第二电平转换电路,所述第二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相接;所述第二信号发送模块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二信号预处理电路、第二信号调制电路、第二恒流驱动电路和第二白光LED,所述第二信号预处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的输出端相接;所述第一PIN光电二极管包括型号为OSD1-5T的芯片U9;所述第二PIN光电二极管包括型号为OSD1-5T的芯片U10。
上述的一种基于可见光的语音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包括ARM微处理器,所述ARM微处理器的型号包括S3C2440A的芯片U1;所述第二微控制器包括ARM微处理器,所述ARM微处理器的型号包括S3C2440A的芯片U2。
上述的一种基于可见光的语音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预处理电路包括型号为OPA2650的芯片U3,所述芯片U3的第3引脚与所述U1的第K16引脚相接;所述第二信号预处理电路包括型号为OPA2650的芯片U4,所述芯片U4的第3引脚与所述芯片U2的第J11引脚相接。
上述的一种基于可见光的语音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调制电路包括型号为AD8005的芯片U5,所述芯片U5的第3引脚通过电阻R1与所述芯片U3的第1引脚相接,所述芯片U5的第6引脚与电阻R2的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U5的第2引脚相接;所述第二信号调制电路包括型号为AD8005的芯片U6,所述芯片U6的第3引脚通过电阻R4与所述芯片U4的第1引脚相接,所述芯片U6的第6引脚与电阻R5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U6的第2引脚相接。
上述的一种基于可见光的语音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恒流驱动电路包括型号为LM337的芯片U7,所述芯片U7的第3引脚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相接,所述芯片U7的第2引脚与电阻R7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所述芯片U7的第1引脚相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二恒流电路包括型号为LM337的芯片U8,所述芯片U8的第3引脚与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相接,所述芯片U8的第2引脚与电阻R8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芯片U8的第1引脚相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邮电大学,未经西安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27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PON的广告机
- 下一篇:水文水资源数据转换板卡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