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速行星轴传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3665.4 | 申请日: | 2015-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5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秘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秘来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 行星 传动系统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星轮系传动装置,具体是一种由行星轮作为主导传动构件、传动效率提高的变速行星轴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目前,公知的行星轮不传递转矩和转速,只是用作变速、转向、分路、力的合成与分解等;行星轮由行星架支持,增添了传动构件,加大了原材料制造成本和动力传动成本;输入、输出速比只由齿数的变化而改变。
发明内容:为了改变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以行星轮为研发对象,利用行星轮作为主导传动构件传递转矩,通过在行星轮上安装行星轴并直接驱动输出太阳轴,加大主动转臂,提高了传动效率。发明目的:一是调整输入、输出线速比,加大转矩,节省输入力,提高传动效率;二是减少部件、材料、加工、传动成本。它是根据行星轮特性和力学原理,通过行星轮上各点旋轮线、摆线、更为复杂的空间曲线等特性,在行星轮上选择时间上瞬时、空间相对恒定的力的输入点,调整输入和输出线速比,加大行星轮的主动转臂,达到节省输入力,提高传动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行星轮系传动中,包括输入太阳轴1、定轴太阳轮2、行星轮3和输出太阳轴4。行星轮3安装在输入太阳轴1上与定轴太阳轮2(内、外)啮合,在行星轮3上安装行星轴5,行星轴5与输出太阳轴4动轴连接并直接驱动输出太阳轴4;输入太阳轴1和输出太阳轴4轴心重合。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形式新颖独特,结构简单合理,性能稳定可靠,试验证明:基础传动效率提高7%以上。更好满足各类动力机器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的迫切需求。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1中,1.输入太阳轴,2.定轴太阳轮,3.行星轮,4.输出太阳轴,5.行星轴。
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在输入太阳轴1上安装行星轮3并与定轴太阳轮(内、外)啮合,行星轮3上的行星轴5与输出太阳轴4动轴连接,输出太阳轴4在输入太阳轴1的驱动下,通过行星轮3和行星轴5的公转顺输入力方向转动。太阳轴1集轴、太阳轮、行星架于一身。行星轴5在行星轮3上与定轴太阳轮2啮合方向、圆心外的半径任意点安装,安装点称为“径点”,径点即受力点。在行星轮3中,输入转臂等于行星轮3圆心到与定轴太阳轮2啮合点的距离,也就是行星轮3的半径,输出转臂等于径点到与定轴太阳轮2啮合点距离,由于径点处在非圆心外的任意点,所以,输入转臂永远大于输出转臂,满足了节省输入力,提高传动效率的条件。径点越远离圆心,效率提高越大,反之亦然。在行星轴5驱动输出太阳轴4的过程中,由于行星轮2固定在输入太阳轴1上,行星轴5一方面与行星轮3固定,另一方面与输出太阳轴4动轴连接,所以,输入太阳轴1与输出太阳轴4角速相等,但是,输入太阳轴1和输出太阳轴4的轴径(行星轮3轴心和行星轴5的安装点的距离)不等,因此,输出太阳轴4线速度大于输入太阳轴1的线速度时,增加了输入扭矩,节省了输入力,提高了传动效率。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行星轴5在行星轮3上固定时,与输出太阳轴5的安装形式有定轴轴套式、非定轴滚驱式等多种。定轴轴套式即轴承轴安装在输出太阳轴4上,行星轴5固定在轴套上;非定轴滚驱式即行星轴5直接安装轴承,轴承套与输出太阳轮4上的滚动区域空间中摩擦滚动,行星轮3越小,行星轴5距行星轮3圆心的距离越近,滚动区域空间就越小。结构、受力相同的行星轮3和行星轴5可以是几个分别均匀分布在输入太阳轴1和行星轮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秘来,未经张秘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36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