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散热型LED封装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6515.9 | 申请日: | 2015-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4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炳坤 |
主分类号: | H01L33/64 | 分类号: | H01L33/64;H01L3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散热 led 封装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组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散热型LED封装模块。
背景技术
现有的LED照明结构,主要通过封装灯珠,以焊接的工艺,焊在导热铝基线路板上(或其他材质线路板),同时再配上不同的单独光学透镜,组装到相应的灯具上,目前市面上LED照明灯,包括商业照明、户外照明等其他类产品,如LED球泡灯、LED天花灯、LED筒灯、LED路灯、LED隧道灯、LED汽车灯等上百种款式照明灯,均以此焊接工艺,组装成整灯;目前以LED照明应用范围内,均以被动物理散热技术为主要形式,以金属(特别是铝制散热层)、陶瓷或塑胶等其他材料,将热量传导到外部空间来散热,由众多半导体灯珠组成的更大功率LED灯具,长时间发光工作,会产生更多热量,影响LED芯片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散热型LED封装模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散热型LED封装模块,包括灯珠、导热线路板、组合散热板和透镜;灯珠固定在导热线路板上,组合散热板设置在在导热线路板下并与导热线路板贴合,在组合导热板下设有散热翅片;透镜密封在模块外层;所述组合散热板内设有一腔室,该腔室包括一第一侧面和一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上分别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一第二毛细结构及一工作流体;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一侧和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相连;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一侧和所述腔室共同形成一蒸汽通道;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径向延伸范围大于或等于所述腔室的内壁圆周的一半,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径向延伸范围大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的径向延伸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导热线路板包括:铝板层、铜箔、绝缘层、感光白油漆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芯片通过固晶胶固定在导热线路板上,铜箔和芯片间焊接有金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芯片上层设有荧光粉涂层,同时在荧光粉涂层上覆盖透明树脂硅胶层成半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组合散热板的工作流体由气态转换为液态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蒸汽通道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向所述第二毛细结构扩散,并且第二毛细结构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体积,减少了气态的工作流体在扩散时的压力作用,增加了工作流体的循环效率,所述工作流体将热量传递至远离热源的位置处进行散热,使得靠近热源的位置处不会累积过多的热量,提高了组合散热板的散热效率,使得照明组件的散热效率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产品组装方便;同时模块不再需要高温回流焊(波峰焊)、高温电烙铁焊枪的焊接工艺,使芯片不再受高温损毁的现象、及高压静电致芯片受损现象,提高了芯片的原出厂性能质量,减少灯珠的损耗,降低芯片的受高温带来的质量不稳定性,延长了LED灯的寿命。而且还起到了更好的节能环保效益,因为LED灯珠在传统焊接工艺中,需要不同设备加工,设备损耗及电能消耗比较大,原材料浪费及资源消耗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散热型LED封装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散热型LED封装模块中组合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组合式散热型LED封装模块,包括灯珠1、导热线路板3、组合散热板4和透镜5;灯珠1固定在导热线路板3上,组合散热板4设置在在导热线路板3下并与导热线路板3贴合,在组合导热板4下设有散热翅片6;透镜5密封在模块外层;
所述组合散热板4内设有一腔室,该腔室包括一第一侧面46和一第二侧面44,所述第一侧面46和所述第二侧面44上分别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43、一第二毛细结构42及一工作流体41;所述第一毛细结构43的一侧和所述第二毛细结构42相连;所述第一毛细结构43的一侧和所述腔室共同形成一蒸汽通道45;所述第一毛细结构43的径向延伸范围大于或等于所述腔室11的内壁圆周的一半,所述第一毛细结构43的径向延伸范围大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42的径向延伸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炳坤,未经李炳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65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功能垫片
- 下一篇:一种LED芯片封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