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热管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7325.9 | 申请日: | 2015-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2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林;陈非;林硕;钱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非 |
主分类号: | H05B3/08 | 分类号: | H05B3/08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张一平;徐芙姗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管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带热熔断器的电加热管设计,如中国专利CN202759602U所公开的内置热熔断器的电加热管,内部的热熔断器需要通过加热管的热传导来实现熔断器的保护工作。现有市场上的熔断器一般固定在热导柱里面。热导柱与加热管的连接方式用简单的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该设计工艺不能有效保障热导柱与加热管的热传导面积的一致性,同时导热面积小、导热不灵敏,因此使得电加热管存在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传导率高、并且连接牢固可靠的加热管与热导柱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热管的连接结构,包括加热管以及热导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和热导柱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围绕热导柱的周面的围面部分,所述围面部分的中心具有孔供热导柱穿过,所述围面部分的一侧具有横向容置加热管的托架,并且该围面部分与托架之间具有开口使得该托架内的加热管与热导柱贴紧接触。
为了加强该连接结构的强度并且不影响导热,所述加热管、热导柱和连接件之间还设有导热填充材料将三者固定连接。
为了减少整体的体积,所述加热管为螺旋状加热管,所述热导柱插入位于加热管的螺旋内侧,所述托架为与所述加热管相匹配的弧形。
优选地,所述热导柱内设置熔断器。
优选地,所述围面部分和所述托架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托架为位于加热管的下方包围加热管周面的下半部分的并且与加热管同向延伸的半圆形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加热管的连接结构,不但能够很好地将加热管和热导柱固定连接在一起,固定连接结构牢固可靠,而且导热效率高,导热灵敏,便于熔断器的熔断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管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管的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管连接结构中的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管连接结构,即加热管与热导柱的连接结构,包括螺旋形状的加热管1,以及插入位于加热管1的螺旋的内侧、并且贴紧加热管1的内侧的热导柱2,所述热导柱2与加热管1之间通过连接件3连接。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了解到,该热导柱2插入位于加热管1的螺旋的内侧时,两者连接后的整体体积最小,但是也可以是热导柱2位于加热管1的螺旋的外侧,两者之间也可以通过连接件3连接。
如图3所示,该连接件3包括围绕热导柱2的周面的围面部分31,该围面部分31的中心具有孔33供热导柱2穿过,并且该孔33的孔径与热导柱的外径相匹配。该围面部分31的一侧具有一横向容置加热管1的托架32,加热管1的部分横向置于该托架32上,该托架32与围面部分31一体成型,并且该围面部分31与托架32之间具有开口34,使得托架32内的加热管1可以与热导柱2直接贴紧接触。由于托架32横向延伸并且与加热管1的周面形状相匹配,使得该托架32为围绕热导柱2的周面设置的弧形,这样使得热导柱2与加热管1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大,提高了导热效率和导热效果。优选地,该托架32为位于加热管1的下方包围加热管1的周面的下半部分的并且与加热管1同向延伸的半圆形面。
并且为了更好地固定连接连接件3、加热管1和热导柱2,该连接件3与加热管1和热导柱2之间设有填充材料4,该填充材料4为导热材料,能够很好地将热传导至热导柱2而且也便于三者的固定连接,防止三者之间的位置的改变。
该热导柱2内设有熔断器5,当加热管1的表面温度超过熔断器5的限定温度的时候,熔断器5断开进行电路保护。
该加热管的连接结构,不但能够很好地将加热管和热导柱固定连接在一起,固定连接结构牢固可靠,而且导热效率高,导热灵敏,便于熔断器的熔断保护。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非,未经陈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73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庭电热水器用的低压直流发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降噪模块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