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导轨立面纵向槽直线度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7432.1 | 申请日: | 2015-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2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孔燕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昌扬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24 | 分类号: | G01B2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王明超 |
地址: | 315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导轨 纵向 直线 度检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导轨立面纵向槽直线度检具,属于导轨检具领域。
背景技术
检具是工业生产企业用于控制产品各种尺寸(例如孔径、空间尺寸等)的简捷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和控制质量,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如汽车零部件,以替代专业测量工具,如光滑塞规、螺纹塞规、外径卡规等。广义上,具备可调、大部分部件可以重复使用的专用尺寸误差检测工具都可以归为柔性检具。柔性检具可以通过适当调整完成对不同型号或产品的检测,所以具备一对多、所占空间小、材料浪费少的特点。同时,柔性检具通常是模块化结构,制造周期通常都比较短。
目前现有的检具技术,虽然能够满足其需求,但是没有测量车辆导轨立面纵向槽的测量技术,导致无法判断车辆导轨立面纵向槽直线度,进而影响车辆天窗导轨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现有的检具技术,虽然能够满足其需求,但是没有测量车辆导轨立面纵向槽直线度的测量技术,导致无法判断车辆导轨立面纵向槽直线度,进而影响车辆天窗导轨的质量的问题,设计了车辆导轨立面纵向槽直线度检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该车辆导轨立面纵向槽直线度检具,其结构包括:底座、安装螺钉、千分表、紧固螺钉、探头;所述底座呈Z型结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容纳安装螺钉的螺纹孔,所述底座的上端水平位置设有容纳探头的通孔,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容纳紧固螺钉的螺纹孔,所述千分表内设有长柱,所述长柱的左端和探头的右端通过焊接实现固定,所述紧固螺钉穿过底座上表面容纳紧固螺钉的螺纹孔将探头进行固定。
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容纳安装螺钉的螺纹孔的内螺纹与安装螺钉的外螺纹相配合。
所述底座的上端水平位置设有容纳探头的通孔的截面直径大于探头的截面直径。
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容纳紧固螺钉的螺纹孔与紧固螺钉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新颖独特,借助车辆导轨立面纵向槽直线度检具的设计结构,很好的满足了其使用需求,解决了由于目前现有的检具技术没有测量车辆导轨立面纵向槽直线度的测量技术,导致无法判断车辆导轨立面纵向槽直线度的问题,提高了车辆天窗导轨的质量。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操作,制作方便,部件材质价格低廉,工艺性好,制作成本低,应用性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中:1底座、2安装螺钉、3千分表、4紧固螺钉、5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车辆导轨立面纵向槽直线度检具,其结构包括:底座1、安装螺钉2、千分表3、紧固螺钉4、探头5;所述底座1呈Z型结构,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容纳安装螺钉2的螺纹孔,所述底座1的上端水平位置设有容纳探头5的通孔,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容纳紧固螺钉4的螺纹孔,所述千分表3内设有长柱,所述长柱的左端和探头5的右端通过焊接实现固定,所述紧固螺钉4穿过底座1上表面容纳紧固螺钉4的螺纹孔将探头5进行固定,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容纳安装螺钉2的螺纹孔的内螺纹与安装螺钉2的外螺纹相配合,所述底座1的上端水平位置设有容纳探头5的通孔的截面直径大于探头5的截面直径,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容纳紧固螺钉4的螺纹孔与紧固螺钉4相配合。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车辆导轨立面纵向槽直线度检具,使用时通过安装螺钉2穿过底座1的底部容纳安装螺钉2的螺纹孔将底座1固定在导轨上,使千分表3的左端与探头5的右端实现焊接固定,然后紧固螺钉4穿过底座1上端部水平方向位置设有容纳探头5的通孔将探头进行固定,即可将探头5搜集到的信息显示在千分表3的屏幕上,本实用新型新颖独特,借助车辆导轨立面纵向槽直线度检具的设计结构,很好的满足了其使用需求,解决了由于目前现有的检具技术没有测量车辆导轨立面纵向槽直线度的测量技术,导致无法判断车辆导轨立面纵向槽直线度的问题,提高了车辆天窗导轨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昌扬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昌扬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74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实现双屏幕显示功能的显示器
- 下一篇:控制PPT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