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的抑制临间耦合的传输线及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8382.9 | 申请日: | 2015-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2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崔铁军;张浩驰;周小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轩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3/00 | 分类号: | H01P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窦贤宇 |
地址: | 210018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人工 表面 离激元波 抑制 耦合 传输线 电路 | ||
1.一种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的抑制临间耦合的传输线,包括介质基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基片的正反两面分别设置有两根金属片(2),每一金属片包括若干波导单元(2a);位于同一面上的两根金属片成镜面对称,从金属片的任一端口向金属片中点的方向,至少包括顺次设置的过渡段(21)、渐近段(22)和周期结构段(23);
在过渡段,波导单元的凹槽深度从零逐渐增加到预定值,在渐近段,波导单元的凹槽深度为预定值,波导向对称轴线逐渐靠近,在周期结构段,波导单元的凹槽深度为预定值且到对称轴线的距离相等;
位于不同面上的金属片,波导单元的位置上下对应,开口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的抑制临间耦合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单元呈ㄩ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的抑制临间耦合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在渐近段和周期结构段,所述波导单元的凹槽深度为1.2~2.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的抑制临间耦合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基片的介电常数为2.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的抑制临间耦合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基片的损耗正切角为0.0009。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的抑制临间耦合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基片的厚度为0.508 mm。
7.一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的抑制临间耦合的传输线。
8.一种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的抑制临间耦合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基片及设置于介质基片一侧的、各自包含若干波导单元的两根金属片,每根金属片具有一垂直于长度方向的第一对称轴;从金属片的一端至另一端,波导单元凹槽的深度从零增加到预定值,形成一段槽深相等的结构后,再从预定值减小至零;
两根金属片具有一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对称轴,两金属片的端部相互平行,其中部相互靠近并形成一段相互平行的周期重复结构;
在介质基板的另一侧对应设置有形状位置对应且波导单元凹槽开口方向相反的金属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的抑制临间耦合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单元的凹槽深度为1.2~2.0mm。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的抑制临间耦合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单元呈ㄩ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轩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轩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838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端子插针装置
- 下一篇:一种稳定型线缆插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