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气动排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0980.X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4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张建甫;原晓红;尚正杰;张少科;马恒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3/14 | 分类号: | B65G33/14;B65G33/34;B65G33/26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气动 排渣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下运输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的气动排渣器。
背景技术
在煤矿井下钻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煤块及煤尘会四处散落。目前,输送煤块和煤尘较为简单的方法是将煤块及煤尘收集并进行排出,一般收集器中煤块排出方式为自动下落;然而,因煤块大小形状不同,有时会在收集装置内堆积,造成煤块及煤尘清理不便,费工、费时严重影响了钻孔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气动排渣器。本实用新型气动排渣器利用外接压风设备为气动马达提供压力源,带动气动马达旋转,将煤矿排出,完成收集输送功能。利用本实用新型气动排渣器,能够有效避免煤块在输送过程中造成的堆积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钻孔施工进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气动排渣器,所述新型气动排渣器包括气动马达、减速器、联轴器和输送筒;输送筒内设有主轴,沿输送筒主轴轴线方向依次设有至少一个叶片,输送筒一端的顶面上设有进料口,端部设有出料口;所述气动马达依次通过减速器、联轴器和输送筒的主轴相连接。
根据上述的新型气动排渣器,气动马达外接压风设备。
根据上述的新型气动排渣器,所述叶片为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之间的间距为60~120mm。
根据上述的新型气动排渣器,所述出料口为自闭式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外接压风设备来带动气动马达旋转,使气动马达正常运作,通过减速器和联轴器带动输送筒的主轴转动,产生的大量煤块经输送筒进料口进入输送筒,输送筒主轴上焊接的螺旋叶片也随之转动,从而将煤块由输送筒端部出料口排出,完成煤矿输送。本实用新型既使矿下安全得到保障,又使煤渣的输送更为迅速,减少浪费与污染,有利于环保。因此,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螺旋叶片可根据矿井煤层地质情况的不同,具体设计螺旋叶片的直径、间距等参数,从而可适合不同煤块大小的输送,达到安全、高效、灵活的目的。
3、利用本实用新型气动排渣器,能够有效地避免煤块在输送过程中造成的堆积现象,从而有效提高钻孔的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为气动马达,2为减速器,3为输送筒,4为联轴器,5为主轴,6为螺旋叶片,7为进料口,8为自闭式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气动排渣器的气动马达1的进气口外接压风设备(压风设备为气动马达提供压力源),气动马达1依次通过减速器2、联轴器4和输送筒3的主轴5相连接,沿输送筒3的主轴5轴线方向依次设有3个螺旋叶片6,螺旋叶片6之间的间距为100mm;输送筒3一端的顶面上设有进料口7,端部设有自闭式出料口8。
煤矿钻孔操作过程中,钻孔施工前,首先打开气动马达1外接的压风设备的阀门,气动马达1转动,并传递至减速器2、联轴器4和主轴5,带动螺旋叶片6旋转,此时输送筒3顶部设有的进料口7处于常开状态,自闭式出料口8处于封闭状态;当产生的煤块和煤尘进入输送筒3的进料口7后,被螺旋叶片6输送至输送筒3的端部自闭式出料口8,顶开自闭式出料口8自动排出。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沿输送筒3的主轴5轴线方向依次设有2个螺旋叶片6;螺旋叶片6之间的间距为120mm。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沿输送筒3的主轴5轴线方向依次设有3个螺旋叶片6;螺旋叶片6之间的间距为80mm。
实施例4: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沿输送筒3的主轴5轴线方向依次设有5个螺旋叶片6;螺旋叶片6之间的间距为90mm。
实施例5: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沿输送筒3的主轴5轴线方向依次设有2个螺旋叶片6;螺旋叶片6之间的间距为110mm。
实施例6: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沿输送筒3的主轴5轴线方向依次设有4个螺旋叶片6;螺旋叶片6之间的间距为8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09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豆浆机内胆的数控抛光机
- 下一篇:双头打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