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水处理配水箱自冲洗式过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2469.3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1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孙燕萍;罗安程;梁志伟;徐天予;钟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29/03 | 分类号: | B01D29/03;B01D29/66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景丰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处理 水箱 冲洗 过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配水箱,尤其涉及污水处理配水箱的过滤结构,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城市污染问题在重点整治下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农村的污染问题却日益凸显,其中又以农村生活污水问题最为突出,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是新农村建设方针中“村容整洁”的具体要求。
由于农村住宅分布相对分散无序、地势地形多变等自身的特点,若采用城镇污水的集中化处理模式来处理农村污水,会存在成本高、操作难度大等诸多问题,因此农村污水处理通常采用小范围集中,大范围呈多点分布的模式,因此处理设施数量多,分布又相对分散。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常用的工艺,如厌氧+人工湿地,厌氧+生物滤池等,普遍存在着处理池内管道容易堵塞的问题。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数量多,分布有分散,若采用常规的拆装清洗方式解决堵塞问题,必然是费工费时、又脏又累。因此,若能通过结构上的设计方便有效的对易堵管道进行清理,减少人工清洗清堵的频次,对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类似设施的运行维护是非常有意义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无需额外动力支持且成本低的污水处理配水箱自冲洗式过滤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水处理配水箱自冲洗式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水箱,上端设有进水管,底端设有排放管,该排放管上设有阀门;
蓄水箱,设于前述配水箱内且位于前述进水管下方;
输水管,包括纵向段和横向段,前述纵向段伸入到前述的配水箱内并底端形成进水口,前述的横向段连接于纵向段的顶端并具有出水口,并且,前述纵向段贯穿通过前述的蓄水箱,前述横向段位于进水管的下方位置,前述横向段的出水口高度低于纵向段的进水口高度;以及
过滤器,设于前述纵向段的进水口。
进一步,所述的蓄水箱和纵向段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分体成型后连接焊接为一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滤器为一设于纵向段进水口的过滤网片。
考虑到便于收集杂质,所述配水箱下端形成上宽下窄的漏斗部,而所述的排放管则连接于漏斗部的底端。
污水由进水管进入,灌入配水箱中,当水位升至输水管纵向段的进水口处并继续进水时,杂质被过滤器拦下,污水会顺着输水管往上,逐渐充满蓄水箱,水位继续上升至输水管横向段,水沿水水管横向段经出水口排出。在持续正常进水时,进水排水过程也正常进行;当进水停止时,由于虹吸作用,水会继续排出,直至水位降低至输水管进水口下,虹吸作用被破坏,蓄水箱里的水回流,反向冲刷过滤网,将上面的杂质冲离。当过滤网出现严重堵塞使得无法正常出水时,可通过手动开启出料管处的阀门排水,再对过滤网进行人工拆卸清理。
由于农村污水水量波动大,经常出现无进水的情况,因此反冲洗过程会经常进行,因此能够及时有效的对过滤片进行冲洗,有效减少人工清堵清洗的次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合农村污水水量波动大,经常无进水的特点,利用虹吸和自动反冲洗功能,完成对过滤器的反冲洗功能,从而大大减少了人工清堵的次数;整个反冲洗过程的进行无需额外动力支持,可连续不间断的工作,安全可靠,也有效减少设施运行维护的成本,特别适合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污水处理配水箱自冲洗式过滤结构包括配水箱1、蓄水箱3、输水管2及过滤器4,配水箱1上端具有进水管11,底端具有排放管5,该排放管5上设有阀门6,蓄水箱3设于配水箱1内且位于进水管11下方。
输水管2包括纵向段21和横向段22,纵向段21伸入到配水箱1内并底端形成进水口,横向段22连接于纵向段21的顶端并具有出水口23,并且,纵向段21贯穿通过蓄水箱3,横向段22位于进水管11的下方位置;过滤器4设于纵向段21的进水口。
本实施例中的蓄水箱3和纵向段21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分体成型后连接为一体。本实施例中的过滤器4优选为一设于纵向段21进水口的过滤网片。配水箱1下端形成上宽下窄的漏斗部,排放管5则连接于漏斗部的底端。便于杂质在配水箱1底部积累,容易后续处理,也为应对严重堵塞等状况提供了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24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荧光粉清洁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双重油水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