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能发电可加热与供电可拆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4067.7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1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曹海洋;李菊;胡亚楠;段凯月;徐世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能 发电 加热 供电 可拆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能发电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能发电加热与供电可拆箱。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新能源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生态效益袁蕴藏丰富,分布广,可利用率高。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加热与供电装置易受阴天变化影响。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不受阴天变化影响能自加热与供电装置就成了值得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环保、可自加热与供电、可拆卸、操作方便的风能发电可加热与供电可拆箱。
一种风能发电加热与供电可拆箱,包括:
集风罩,其整体成圆弧状,在其内侧设有叶轮,下侧设有箱体;导体管,其与所述蓄电池链接,用于输出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加热装置,设置在蓄电池内侧;升温与降温按钮,其基本为圆柱状,其设置在中加热层上面,用于加热食物或水;供电装置,其整体成长方体状,设置在蓄电池外侧,用于给小功率用电器供电。
在所述集风罩的内部设置有叶轮,叶轮尺寸大小与所述集风罩内部空腔横截面尺寸大小相当;在所述箱体左右侧设有导体管,所述导体管与箱体以螺纹形式连接;
在所述蓄电池与发电机间设有导体管,导体管由铝制成,导体管内设有控制器与转换器,控制器与转换器并联连接;
在所述箱体的中层设有中加热层,用于加热食物和水,其圆盘直径大小与所述箱体内径大小相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风能发电可加热与供电可拆箱,其中所述箱体,所述其整体风能发电装置均与底座以螺钉形式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风能发电可加热与供电可拆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罩、中加热层、所述供电装置、箱体均由钢材料制成;所述升温按钮、蓄电池、降温按钮、叶轮为塑料制成;所述导体管由铝制成。
本实用新型一种风能发电加热与供电可拆箱创新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风能发电加热与供电可拆箱将传统的装载箱改为风能发电可加热与供电箱体,能够以较环保的装置将食物与水加热并向外界供电,解决了传统的箱体所造成的无法加热与供电、产生污染等诸多问题;所述箱体内中加热层可装一定量的食物与水;所述导体管可将电能传入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供电装置为外界用电器提供电能;
附图说明
图1与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能发电加热与供电可拆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与图2一种风能发电加热与供电可拆箱,图一为主视图,图二为后侧图,包括:集风罩(1),其整体呈圆弧状,在其内侧设有叶轮(6),背后设有发电机(10),其整体呈正方体状;箱体右侧设有导体管(3),其整体呈空心圆柱状;发电机(10),其与蓄电池(4)连接,通过导体管(3)向其传输电能;加热装置(5)在蓄电池(4)中间,其上设有升温按钮(7)降温按钮(2),其整体呈实心圆柱状,在使用时便于调节温度;中加热层(8),其基本为圆盘状,其设置在升温按钮(7)和降温按钮(2)下面,用于加热装入其中的食物或水;供电装置(9)设置在蓄电池(4)左侧,其整体呈圆柱状;在所述集风罩(1)的内部设置有叶轮(6),叶轮(6)尺寸大小与所述集风罩(1)内部空腔横截面尺寸大小相当;所述集风罩(1),所述发电机(10)均与箱体以螺钉形式连接固定。
优选的是:蓄电池(4)的数量为两个,箱体上下两侧的加热层数量为两个;集风罩内部设置的叶轮(6)的数量为三个,以保证发电机(10)的发电功率。
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将风能发电可加热与供电可拆箱置于风口,叶轮(6)会转动,发电机(10)便可发电,并经过导体管(3)向蓄电池(4)传送电能,打开加热开关,中加热层(8)会加热食物或水,通过升温开关(7)和降温开关(2)调节中加热层温度,供电装置(9)自动向用外界小功率电器供电;关闭加热开关,至此完成了一次加热食物或者供电的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40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