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厢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4169.9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6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石峰;王宝磊;汤楚强;崔红;王民锋;向彪文;施振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9/06 | 分类号: | B61D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房德权 |
地址: | 43021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货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厢。
背景技术
铁路自翻车是把卸车设备和车辆结构结合在一起的专用车辆,适用于运输矿石、砂砾、煤块、建筑材料等散粒货物。铁路自翻车具有可倾翻卸货的车厢。在卸货作业过程中,车辆自带的倾翻设备推动车厢向任一侧倾翻,随着车厢逐渐倾翻,在侧门开闭装置控制下,侧门逐渐开启,当车厢向一侧翻转达到一定角度时,侧门将全部打开,侧门板与车厢底部平行,成为地板的延伸面,引导车厢内的货物流出。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铁路自翻车至少存在如下缺陷:
现有的铁路自翻车侧门开闭装置位于自翻车的车厢下部,采用下部控制车厢的侧门控制方式,这样使得侧门控制装置在位于车厢下部时需要占用车厢空间,导致车厢必须抬高,此时车厢的重心也随之相应提高了,降低了车辆行驶平稳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厢,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翻车行驶平稳性不高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厢,应用于铁路自翻车,所述铁路自翻车包括侧门控制装置,所述车厢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相邻分布;端墙,所述端墙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且所述端墙上固定有所述侧门控制装置;侧门,所述侧门转动地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且所述侧门控制装置与所述侧门活动连接,使得通过所述侧门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侧门相对于所述底板进行翻转;其中,所述底板、所述端墙和所述侧门合围形成所述车厢,且所述底板位于所述车厢的底部,所述端墙位于所述车厢的端部,所述侧门位于所述车厢的侧面。
可选的,所述侧门包括:第一侧部,所述第一侧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轴;第二侧部,所述第二侧部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槽,所述侧门控制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槽与所述侧门相铰接,且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相垂直;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轴数量相适配的第二连接槽,使得通过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槽,将所述底板和所述侧门相铰接。
可选的,所述侧门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二侧部上,且所述第一连接槽固定在所述连接板的一个固定面上,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槽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侧部相对固定;若干个折页,所述折页固定在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个固定面上,且若干个所述折页在所述连接板的另一面上等间距相邻分布;其中,所述连接板的两个固定板为所述连接板的两个正反对立面。
可选的,所述端墙包括:上端梁;外墙板,所述外墙板的顶部固定于所述上端梁上,所述外墙板的底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内墙板,所述内墙板的顶部固定于所述上端梁上,所述内墙板的底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且所述内墙板与所述外墙板平行分布,使得所述内墙板与所述外墙板之间预留有一容置缝隙;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容置缝隙内,且位于所述上端梁的下方,以安装所述侧门控制装置;立柱,所述立柱固定于所述上端梁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使得所述侧门控制装置的一端穿过所述立柱与所述第一连接槽铰接。
可选的,所述立柱的中下部位设置有一导向槽,使得所述侧门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侧门相对于所述底板进行翻转时,所述侧门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连接槽铰接的一端可以在所述导向槽内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厢,该车厢应用于铁路自翻车,通过将侧门控制装置安装在自翻车的端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自翻车侧门开闭装置位于自翻车的车厢下部,使得侧门控制装置在位于车厢下部时需要占用车厢空间,导致车厢必须抬高,此时车厢的重心也随之相应提高了,降低了车辆行驶平稳性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未倾翻时铁路自翻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倾翻时铁路自翻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车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车厢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侧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端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底架与动力源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41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暗斜井下车场自动脱钩装置
- 下一篇:电动缸制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