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耐久性试验的混凝土载荷施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4738.X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1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岚;王国杰;王雅思;柴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江夏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耐久性 试验 混凝土 载荷 施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耐久性试验的混凝土载荷施加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用于研究混凝土耐久性问题时施加荷载的试验装置,或由于加载范围太小,或由于试验装置本身容易失稳,或由于加载效率低等问题,适用性较差,得出的试验数据不准确,大大影响了试验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载效果明显的用于耐久性试验的混凝土载荷施加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用于耐久性试验的混凝土载荷施加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凹形拉杆,至少两根混凝土棱柱体从上到下依次卧放在两个凹形拉杆的凹部,上、下两相邻混凝土棱柱体之间在与两凹形拉杆相平行的方向放置有两根第一钢棒,每个凹形拉杆两上端螺纹处分别自下而上依次套设有凹状压紧垫圈、压簧以及锁紧螺母,所述凹形拉杆两上端部之间设置有的第二钢棒经锁紧螺母、压簧、凹形压紧垫圈施压而压住位于上部的混凝土棱柱体。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棱柱体与两凹形拉杆均为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压簧为汽车用模具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钢棒的直径为25mm。
进一步的,所述凹形拉杆是由圆形杆件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根据所需施加的荷载值来计算压簧的压缩位移,通过上下螺旋锁紧螺母来实现压簧的压缩位移,做到精确的位移加载;由于耐久性试验中需要考虑同时多组长期加载如抗碳化、抗氯离子渗透等试验,该加载装置原理简明,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重复使用率高,体积小巧,由于温度引起的误差很小,加载效果明显,达到自身的自平衡,可以满足短期内大批量的耐久性试验;本实用新型加载系统性能可靠,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基本没有出现应力松驰的现象。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侧视示意图。
图中:1-凹形拉杆,11-凹部,2-混凝土棱柱体,3-第一钢棒,4-凹状压紧垫圈,5-压簧,6-锁紧螺母,7-第二钢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用于耐久性试验的混凝土载荷施加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凹形拉杆1,至少两根混凝土棱柱体2从上到下依次卧放在两个凹形拉杆1的凹部11,上下两相邻混凝土棱柱体2之间在与两凹形拉杆1相平行的方向放置有两根第一钢棒3,每个凹形拉杆1两上端螺纹处分别自下而上依次套设有凹状压紧垫圈4、压簧5以及锁紧螺母6,所述凹形拉杆1两上端部之间设置有的第二钢棒7经锁紧螺母6、压簧5、凹形压紧垫圈施压而压住位于上部的混凝土棱柱体2。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混凝土棱柱体2与两凹形拉杆1均为间隙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压簧5为汽车用模具弹簧,所述汽车用模具弹簧可承受30万次循环加载,根据汽车用模具弹簧的弹性系数(定数)和胡克定律计算汽车用模具弹簧的压缩值,精确到mm,可以控制加载力的大小。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钢棒3的直径为25mm。
本实用新型的试验过程如下:将两根混凝土棱柱体2从上到下依次放置在凹形拉杆1的凹部11内,所述凹形拉杆1支撑在两根混凝土棱柱体2的左右两端,上下两相邻混凝土棱柱体2之间在与两凹形拉杆1相平行的方向放置有两根第一钢棒3,每个凹形拉杆1两上端螺纹处分别自下而上依次套设有凹状压紧垫圈4、压簧5以及锁紧螺母6,所述凹形拉杆1两上端部之间设置有的第二钢棒7经锁紧螺母6、压簧5、凹形压紧垫圈施压而压住位于上部的条状混;实验者首先计算所需施加的荷载,并根据所需施加的荷载值通过胡克定律来计算压簧5的压缩位移,通过上下螺旋锁紧螺母6来实现压簧5的压缩位移,做到精确的位移加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江夏学院,未经福建江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47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空脱水机防沉降进料装置
- 下一篇:生物体透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