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电容器电极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4917.3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8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汤泽波;陈春霞;曹骏骅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同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1/14 | 分类号: | H01G11/14;H01G11/82;H01G11/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4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级 电容器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器电极芯,特别是一种超级电容器电极芯,属于电容器制作领域。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储能装置,具有功率密度高、寿命长、使用温度宽及充电迅速等优异特性,它能在很小的体积下达到法拉级的电容量,无须特别的充电电路和控制放电电路,和电池相比过充、过放都不对其寿命构成负面影响,因而在各类智能设备、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等领域应用广泛。但是,一般采用卷绕电极芯制成的超级电容器,由于电极层、集流体、隔膜之间的间隔设计不合理,在后期注入电解液成为超级电容器后,可能会出现电气绝缘不好、两个电层彼此接触短路或电容量不足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卷绕间隙合理超级电容器电极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级电容器电极芯,从内向外依次由第一活性材料层、第一集流体、第二活性材料层、第一隔膜、第三活性材料层、第二集流体、第四活性材料层、第二隔膜卷绕而成,所述第一集流体、第二集流体、第一隔膜、第二隔膜的上下两端间的宽度为L1,第一活性材料层、第二活性材料层、第三活性材料层和第四活性材料层的上下两端间的宽度为L2且位置相互对应,L1与L2之间的几何关系为:L1>L2,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和第二活性材料层设置在第一集流体的两侧表面上且下端与第一集流体下端平齐,所述第三活性材料层和第四活性材料层设置在第二集流体两侧表面上且上端与第二集流体上端平齐,所述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在竖直方向上互相错开,错开距离为A,A与L1、L2之间的几何关系为:A=L1-L2,第一隔膜与第二隔膜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第一集流体与第一隔膜在竖直方向上互相错开,错开距离为B,第二集流体与第二隔膜在竖直方向上也互相错开,错开距离为B,A与B之间的几何关系为:A>B。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为未经处理的铝箔或经过腐蚀处理的铝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经过腐蚀处理的铝箔两侧涂覆有导电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为纤维素隔膜、玻璃纤维隔膜、热塑性树脂和纸浆纤维制成的隔膜、聚四氟乙烯隔膜、聚酰亚胺隔膜、含有TiO2的聚酰亚胺隔膜或芳香族聚酰亚胺纤维和纤维素混合物隔膜、多孔聚丙烯隔膜、聚乙烯隔膜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第一集流体、第二活性材料层、第一隔膜、第三活性材料层、第二集流体、第四活性材料层、第二隔膜围绕卷棒卷绕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卷棒为圆形棒或轴片,所述圆形棒上设置有贯穿棒体上下表面的转轴孔,所述轴片为“回”字形中空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卷棒材质为聚碳酸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合理布置电容器内活性材料层、集流体和隔膜的超级电容器电极芯,通过将集流体之间错开一定距离,保证集流体之间的焊接区域相互无影响,通过将集流体与隔膜错开一定距离,保证不同集流体上的活性材料层之间完全隔开,避免两者直接接触造成电容器短路,具有有益的技术效果和显著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电容器电极芯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电容器电极芯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电容器电极芯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电容器电极芯各卷绕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超级电容器制作方法制作的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同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铜陵同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49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控制保护开关的传动件
- 下一篇:高温高压安规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