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实验动物内眦取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4997.2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3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董静;王召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51 | 分类号: | A61B5/151 |
代理公司: | 烟台智宇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30 | 代理人: | 董尚风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验 动物 内眦取血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领域,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动物内眦取血器。
背景技术
毛细玻璃管管内眦采血是小鼠及大鼠动物实验中经常会用到的操作,目前传统方法内眦取血是用左手将鼠固定于动物台上,稍用力将头下压,使眼球外突,右手拿一毛细玻璃管从眼球边缘插入眼球底部深约4.0~5.0mm,旋转毛细玻璃管以切开静脉丛,血液即可流入毛细玻璃管内,或用眼科镊子将眼球摘除,再用试管接滴下的血液。
传统方法内眦取血需要一定的技巧。特别是对于体型较小的小鼠,如果操作不当可直接造成小鼠眼球的不可逆性损伤,容易继发感染,严重时甚至造成小鼠死亡。并且该操作一般需要两个人完成,在接取血样时,经常会因小鼠的挣扎及操作者配合欠佳造成血液标本的浪费及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验动物内眦取血器,具有取材方便,适合单人完成,并且取样效果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实验动物内眦取血器,包括毛细玻璃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吸头,所述的毛细玻璃管插接于吸头的前端内,且吸头与毛细玻璃管的中心线相重叠,其中,插接于吸头内的毛细玻璃管长度为0.3~0.5mm,裸露部分的毛细玻璃管长度为2.0~2.5cm。
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当用于小鼠内眦采血时,吸头为200μL规格;当用于大鼠内眦采血时,吸头为1000μL规格。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如下:取200μL或1000μL规格的吸头1支,视具体情况剪去前端长0.3~0.4cm部分,以保证毛细玻璃管能够插入到吸头中。取直径约1mm的毛细玻璃管1支,沿吸头上端插入并从下端拔出至吸头与毛细玻璃管套叠部分长0.3~0.5mm,经乙醇灯适当烧灼,两部分可紧密连接。此过程中注意调整毛细玻璃管与吸头成直线,勿使成角,以免影响使用。使用小砂轮在适当长度切割,掰断去除冗长部分毛细玻璃管,裸露毛细玻璃管长度以2.0~2.5cm为佳。为避免污染,以上过程在超净工作台上完成。制作好的采血器置入吸头盒,经消毒备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手法固定小鼠,将其按置于有一定角度的斜面上(手应有一定力度,使其眼睛尽量突出),手执采血器,将其毛细玻璃管探入肝素瓶中蘸取少许肝素溶液以防止凝血,后以毛细玻璃管端刺入小鼠内眦,轻轻转动采血器使毛细玻璃管破坏小鼠眼部血管丛,血液会自动随毛细玻璃管流入吸头中,待获取满意血量,拔出采血器,以干棉球按压内眦止血,快速将毛细玻璃管端置入EP管中。该过程中采血器置入EP管前禁止直立移动,以免血样流出。待血样完全流入EP管后,采血器可按照锐器处置方式丢弃。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内眦采血器制作简单,取材方便;(2)可单人完成采血;(3)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标本污染及浪费,标本质量好;(4)采血量直观易于掌握;(5)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头2、毛细玻璃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实验动物内眦取血器,包括毛细玻璃管2,还包括有吸头1,所述的毛细玻璃管2插接于吸头1的前端内,且吸头1与毛细玻璃管2的中心线相重叠,其中,插接于吸头1内的毛细玻璃管2长度为0.4mm,裸露部分的毛细玻璃管2长度为2.2cm。
其中,吸头1为200μL规格
1)实验动物分组及操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未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49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放置双刀片的手术刀柄
- 下一篇:用于窥镜机器人的柔性传感器及窥镜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