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向阀硅胶拔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6219.7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6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戴文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H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何葆芳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向阀 硅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向阀硅胶拔罐,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在罐内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传统的火罐是通过燃烧从而产生负压,由于燃烧物容易灼烧皮肤,且罐内负压的大小难以控制,负压过大容易损伤皮肤,负压过小又会影响治疗效果,操作不便。
虽然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真空拔罐,可有效解决传统火罐负压大小难以控制的缺陷,但在其实际使用过程中,还需要配合一抽气设备连接在其拔罐嘴上进行抽气。使用者一来需要按住拔罐,二来需要确保抽气设备与拔罐嘴的有效连接,三来需要操作抽气设备进行抽气,必须要双手操作或者两人操作,仍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另外,从结构角度来说,这种拔罐的拔罐嘴处的连接结构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容易出现磨损,降低了其使用寿命,且这种抽气形式的拔罐只能采用较为硬质的材料制成,在人体的某些部位无法实现吸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向阀硅胶拔罐,实现拔罐操作的简便及提高拔罐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向阀硅胶拔罐,包括单向阀和硅胶罐体,所述硅胶罐体的两端开口,所述单向阀与硅胶罐体的顶端紧密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所述的单向阀为片状覆膜单向阀。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在所述单向阀的表面设有切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切槽为十字形。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所述的硅胶罐体包括上部和下部,在上、下部之间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上、下部之间均相连通且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硅胶罐体的上部和下部均呈宝塔状。
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硅胶罐体的底部设置有皮肤密封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皮肤密封圈设置在硅胶罐体底端开口的边缘内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利用单向阀与硅胶罐体的结合,实现了一只手操作拔罐,且不需要另外配置产生负压的装置即可产生理想的负压,仅通过控制按压程度即可控制罐体中负压的大小,不仅使拔罐操作变得更加方便简捷,而且安全性高,并且硅胶材质的罐体与皮肤的贴合性好,还具有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向阀硅胶拔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单向阀;11-切槽;2-硅胶罐体;21、上部;22、下部;23-环形凹槽;24-皮肤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向阀硅胶拔罐,包括:单向阀1和硅胶罐体2,所述硅胶罐体2的两端开口,所述单向阀1与硅胶罐体2的顶端紧密连接。
所述硅胶罐体2包括上部21和下部22,在上部21与下部22之间设置环形凹槽23,使所述环形凹槽23与上部21和下部22之间均相连通且相连接。所设置的环形凹槽23可使硅胶罐体2的上、下部在按压过程中,产生更好的压合,使抽气更彻底,有利于形成理想的负压。当使所述硅胶罐体2的上部21和下部22均呈宝塔状,不仅可使硅胶罐体2与皮肤有充分的接触空间,而且可使硅胶罐体2内能产生足够的负压。
如图2所示:所述的单向阀1可采取不同的方式,优选为塑料片状覆膜单向阀,有利于操作更加简便;另外对单向阀1的表面开设十字形的切槽11,可实现在按压硅胶罐体2的同时通过按压十字形的切槽11,使硅胶罐体内2气体从切槽11处流出,便于一只手拔罐操作。
另外,硅胶罐体2优选为透明材料,这样可看到硅胶罐体2内人体皮肤的变化,以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所述硅胶罐体2的底部开口是用来吸附在皮肤上。当在所述硅胶罐体2的底部设置皮肤密封圈24,使所述的皮肤密封圈24设置在硅胶罐体2的底端开口的边缘内侧,可使硅胶罐体2的底部开口在接触皮肤后实现较高的密封性,从而保证负压状态下有较高的吸附性,不仅增大了拔罐的面积,而且使得拔罐更贴合于人体不同部位的弧度,增加在人体上的可使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62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网络滤波器的新型盒体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显热蓄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