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微型定扭矩螺丝刀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7824.6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39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航;马伯志;刘方军;郝红伟;李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B25B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微型 扭矩 螺丝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范围,特别涉及一种医用微型定扭矩螺丝刀。
背景技术
对于有源植入的医疗器械,一般都会包括电池电路部分、导线部分和电极部分,并且这几个部分是分离的,以方便手术操作,但同时也带来一个连接的问题。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的手术中,如果使用非力矩的螺丝刀锁紧电极和导线等部件时,往往会因为无法控制输出扭矩的大小而导致连接部件损坏或锁不紧,轻则影响手术的质量,重则导致手术的失败。另外如果力矩螺丝刀输出扭矩不稳定,或者刀头选材、尺寸等不合理,也会导致手术的失败。针对这些局限性,设计了一种医用微型定扭矩螺丝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诸多局限性而提出一种医用微型定扭矩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微型定扭矩螺丝刀主要由手柄、旋杆、外棘轮、后盖、内棘轮、外垫圈、内垫圈、弹簧和调节部件组成;包括两种结构;其中一种结构是在手柄前端,旋杆依次穿过外棘轮、内棘轮、弹簧后和调节部件螺纹连接,后盖与手柄螺纹连接;其中在外棘轮的台阶上套两个外垫圈,外棘轮的端面与内棘轮的端面棘齿啮合、在内棘轮和调节部件的内圆槽底上各放置一个内垫圈,弹簧放在该两个内垫圈之间,使外棘轮和内棘轮通过弹簧施加的弹力顶紧。
所述旋杆中间部位的方形结构与外棘轮内孔的方形结构配合。
所述旋杆的前端部位为内六角改锥,其后段部位为一段螺纹。
所述内棘轮外周与手柄内壁为双键槽配合。
所述调节部件的内圆槽底上放置的内垫圈或采用滚珠轴承代替。
所述另一种结构是部件装配顺序与前一种相同;其中旋杆分成两段,一段为螺丝刀头,另一段采用为螺栓作为连接杆,作为螺丝刀头的前段为内六角改锥,其后段为三棱或四方形,并与外棘轮前段的三棱或四方形槽紧固;外棘轮的后段有螺纹孔,与螺栓连接杆的螺纹连接,螺栓连接杆将外棘轮、内棘轮、弹簧和碗型套环连接成一体;后盖与手柄螺纹连接;其中在外棘轮的台阶上套两个外垫圈,外棘轮的端面与内棘轮的端面棘齿啮合、在内棘轮和碗型套环的内圆槽底上各放置一个内垫圈,弹簧放在该两个内垫圈之间,使外棘轮和内棘轮通过弹簧施加的弹力顶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意效果是为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的手术提供了一种微型工具,使医疗器械各部件的连接更加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些减小摩擦的设计手段及棘齿升角的优化设计,保证螺丝刀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医用定扭矩螺丝刀的外观图。
图2为医用定扭矩螺丝刀的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截面图。
图4为外棘轮的齿型示意图。
图5为内棘轮的齿型示意图。
图6为内棘轮的内圆槽示意图。
图7为内棘轮的棘齿齿形展开示意图。
图8为手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调节部件示意图。
图10为调节部件采用滚珠轴承的一种医用定扭矩螺丝刀的剖面图。
图11为医用定扭矩螺丝刀的另外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医用微型定扭矩螺丝刀,所述医用微型定扭矩螺丝刀主要由手柄、旋杆、外棘轮、后盖、内棘轮、外垫圈、内垫圈、弹簧和调节部件组成;由于一些部件结构的变化,实际有三种结构的医用微型定扭矩螺丝刀(如图2、图10、图11所示)。下面结合附图予以具体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78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急CT医疗车
- 下一篇:骶髂关节前路E型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