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舱通风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8779.6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2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郭行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行健 |
主分类号: | B63J2/02 | 分类号: | B63J2/02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方明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舱 通风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舱通风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舱内保持适度的温湿度及清新的空气,对乘船人员及长距离运输货物的存储都十分有益。目前船舱内应用的空调通风系统主要是通过手动控制其开启或关闭而实现的,在一定程度上耗费了人力。更重要的是,工作人员不可能对船舱内每个房间或区域的温湿度情况随时掌握,因此无法根据实际需要来开启或关闭空调通风系统,这样会造成要么空调通风系统高负荷运行增加能耗,要么空调通风系统未工作而导致船舱内空气质量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舱通风控制系统,可以即时检测船舱各房间或区域的湿度、温度及气体等情况,从而自动调节空调通风系统的启动和关闭,维持船舱内良好的空气状况,并降低能耗,减少人力投入。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船舱通风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传感器模块、空调通风系统、电源和报警器,所述单片机分别连接传感器模块、空调通风系统、电源和报警器,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A/D转换器,所述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均连接至A/D转换器,A/D转换器与单片机连接。
所述空调通风系统可以是单纯的空调系统、通风系统或集成的空调通风系统。
所述的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可以根据需要检测的精度、范围及经济预算等进行选择,所述气体传感器可根据船舱气体成分、精度及经济预算等选择有针对性的类型。
在所述船舱通风控制单元中,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负责采集船舱内的湿度、温度和气体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经A/D转换器转换后传送至单片机,单片机根据这些数据信息及系统阈值设定向空调通风系统发出指令,控制其开启或关闭。空调通风系统不仅受上述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其本身带有的手动控制功能不做任何改动,因此集合了手动与自动控制功能于一体。电源用于向系统中各用电单元进行供电。报警器连接单片机,当单片机从传感器模块接收到的信息超过阈值时,会命令报警器发出警示信号,此时提示系统可能出现故障,比如是否属于假报警,传感器模块是否故障,或是单片机在启动空调通风系统环节中是否出现故障。
一种船舱通风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组船舱通风控制单元,所述船舱通风控制单元安置在船舱的不同房间或区域,所述每组通风控制单元的单片机与中央控制器连接,中央控制器连接显示器。
中央控制器可以监控上述各组船舱通风控制单元的工作状态并对其下达指令,便于远程及集中管理。各安装了船舱通风控制单元的房间或区域既实现了区域化单独控制,又实现了集中化控制,且不影响其本身具有的人工手动控制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现有的船舱通风系统中直接改装,无需破坏原有结构,改装简单,安装方便。本控制系统实现了对船舱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自动开启和关闭空调通风系统,且根据船舱通风控制单元的设置位置,有针对性的开启部分通风系统,有效节约能耗。通过中央控制器对全船系统进行统一监控,方便快捷,并可以迅速准确定位故障位置。本系统结合了区域自动化控制、集中自动化控制及手动控制功能,实现了全方位的人性化控制,以最优的方式保证了船舱内的空气质量,同时也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船舱通风控制单元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船舱通风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中,1-传感器模块;2-船舱通风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船舱通风控制单元2,包括单片机、传感器模块1、空调通风系统、电源和报警器,所述单片机分别连接传感器模块1、空调通风系统、电源和报警器,所述传感器模块1包括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A/D转换器,所述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均连接至A/D转换器,A/D转换器与单片机连接。
所述空调通风系统可以是单纯的空调系统、通风系统或集成的空调通风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行健,未经郭行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87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桨装置、矢量推进系统和飞行器
- 下一篇:充气式救生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