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率光耦集成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9013.X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7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沈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震强 |
主分类号: | H03K19/14 | 分类号: | H03K1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任益 |
地址: | 214145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速率 集成 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高速率光耦集成芯片。
背景技术
光耦为光耦合器、光电隔离器的简称,是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对输入电信号和输出电信号具有良好的隔离作用,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无触点,使用寿命长,传输效率高,因此在电路中得到广泛应用。光耦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光的发射、光的接收以及信号的放大,输入电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使之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被光探测器接收而产生光电流,再经过进一步放大后输出。
普通晶体管光耦的电气原理如图1所示,EM为输入端芯片,即光发射部分,光敏二极管PD与晶体管T1构成输出端光敏芯片,其中光敏二极管PD为光接收部分,晶体管T1为信号放大部分,RL为输出负载电阻,阻值范围为100~5.1kΩ。普通晶体管光耦工作过程中,由于晶体管T1的be两端的结电容通过晶体管T1放大使得T1的ce端产生大于be端数百倍的电容,从而使得晶体管T1导通后即处于深度饱和状态,而晶体管T1的截止时间不仅取决于负载电阻RL,还取决于ce端电容的放电速度,因此当负载电阻RL一定、晶体管T1处于深度饱和状态时,ce端电容的放电速度则很慢,也就造成了晶体管T1的开关速度越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负载电阻恒定时、提高输出速率的光耦集成芯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高速率光耦集成芯片,光耦包括光发射部分、光接收部分以及信号放大部分,所述光耦的光接收部分和信号放大部分增加第二晶体管T2和二极管D;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集电极分别与光敏二极管PD的正极和第一晶体管T1的基极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晶体管T2的基极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发射极;所述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第一晶体管T1发射极,二极管D的负极接地。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光耦的输出端光敏芯片中增加第二晶体管T2和二极管D,能够使第一晶体管迅速脱离深度饱和状态,加速第一晶体管的结电容放电,降低了第一晶体管的be端结电容作用,在输出负载电阻恒定时,大大提高了光耦的输出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普通光耦的电气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说明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普通晶体管光耦包括光发射部分、光接收部分以及信号放大部分,光发射部分为输入端芯片,光接收部分和信号放大部分为输出端光敏芯片。输出端光敏芯片包括光敏二极管PD、第一晶体管T1以及输出负载电阻RL,其中光敏二极管PD的正极与第一晶体管T1的基极连接,光敏二极管PD的负极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集电极,第一晶体管T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晶体管T1的集电极还经输出负载电阻RL连接电源。
本实用新型中,为提高普通晶体管光耦的输出速度,在光耦的光接收部分和信号放大部分增设了第二晶体管T2和二极管D,如图2所示。其中第二晶体管T2的集电极分别与光敏二极管PD的正极和第一晶体管T1的基极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发射极接地,形成分流支路;第二晶体管T2的基极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发射极,形成放电支路;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第一晶体管T1发射极,二极管D的负极接地,形成限压支路。
本实施例在工作过程中,当普光耦的光发射部分发光时,光敏二极管PD感光产生10~30μA的光敏电流,光敏二极管PD的光敏电流在触发第一晶体管T1基极使第一晶体管T1导通的同时,第二晶体管T2也会有5~20μA的电流IC2流过。由于第一晶体管T1和二极管D的同时作用,可使第一晶体管T1脱离深度饱和状态,并使第一晶体管T1的be端结电容电流通过第二晶体管T2的ce端放电,降低了第一晶体管T1的be端结电容作用,加快了输出速率。
在本实施例中,当输出负载电阻RL取值1.9 kΩ时,光耦的工作频率可达100kHz,大大高于使用本实用新型方法以前普通光耦的输出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分流支路、限压支路以及放电支路还可以是其他元器件构成的电路结构。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和精神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就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震强,未经沈震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90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特定信号频率的便携式信号检测器
- 下一篇:电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