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分液漏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1232.1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8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姣艳;李庆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B01L7/00;B67C11/02;B01D11/04 |
代理公司: | 宁波江东全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2 | 代理人: | 胡雅芳;张丽荣 |
地址: | 315211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加热 功能 漏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实验仪器,具体是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分液漏斗。
背景技术
分液漏斗是化学实验室经常用到的仪器之一,分液漏斗主要用途包括:(1)作为固液或液体与液体反应发生装置,控制所加液体的量及反应速率的大小;(2)用于物质分离提纯,对萃取后形成的互不相容的两液体进行分液;在日常化学实验时,发现温度的变化影响着分液效果,目前使用的分液漏斗不便于加热,导致在萃取分液过程中,化学品从溶液中析出,堵塞活塞部位,而某些溶液对分液漏斗的玻璃活塞存在腐蚀作用,使得分液漏斗的使用具有局限性;现有分液漏斗分液时常常需要二次添加试剂参与反应,对于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现有分液漏斗安全性能不够,气体易冲出,不仅影响试验结果,而对操作人员存在潜在威胁;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技术的分液漏斗进行设计改进,使其能够更好的适用于各项化学实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分液漏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分液漏斗,包括主体和加热夹套,所述主体上部具有漏斗颈,漏斗颈上通过螺纹与加压套筒的下端连接,加压套筒中部设有放气阀,加压套筒内设有加压推杆,所述加压推杆的上半段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加热夹套设置在主体外周,加热夹套上部设有进液口,下部设有出液口,加热夹套设有微型加热元件;所述主体下部连通有半弧形塑料导管,半弧形塑料导管的两端均连接有一个支管,支管与半弧形塑料导管的连接处设有开关阀,所述半弧形塑料导管和支管均采用耐腐蚀软塑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放气阀为顶针式放气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压推杆顶端设有手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微型加热元件的加热端设置在主体与加热夹套形成的水浴腔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开关阀为滚轮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漏斗主体外设置加热夹套,使得分液漏斗具有加热功能,在进行萃取、分层时能够提高萃取效果,加快反应速率;主体上部加压套筒和加压推杆的设置能促进溶液分离,加快溶液低落速率,放气阀的设置避免了分液漏斗内反应气体过多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且反应溶液不会溅出分液漏斗,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准确度;底部出口使用耐腐蚀塑料软管,使得本实用新型能适用于碱性溶液的萃取分离,提高了仪器的适用范围,避免了传统玻璃活塞易被碱腐蚀易损坏的现象,大大提高了仪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分液漏斗,包括主体10和加热夹套11,所述主体10上部具有漏斗颈9,漏斗颈9上通过螺纹与加压套筒的下端连接,加压套筒中部设有放气阀8,放气阀8为顶针式放气阀;所述加压套筒内设有加压推杆2,所述加压推杆2的上半段套设有复位弹簧7加压推杆2顶端设有手柄1;所述加热夹套11设置在主体10外周,加热夹套11上部设有进液口3,下部设有出液口12,加热夹套11设有微型加热元件4,微型加热元件4的加热端5设置在主体10与加热夹套11形成的水浴腔体内;所述主体10下部连通有半弧形塑料导管6,半弧形塑料导管6的两端均连接有一个支管14,支管14与半弧形塑料导管6的连接处设有开关阀13,所述半弧形塑料导管6和支管14均采用耐腐蚀软塑料制成,所述开关阀13为滚轮开关。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12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