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芦苇湿地虾蟹陷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2234.2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2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吴祖立;张衡;阮超;熊敏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9/00 | 分类号: | A01K6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陆林辉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芦苇 湿地 虾蟹陷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滩涂捕捞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芦苇湿地虾蟹陷捕装置。
背景技术
芦苇是一种半水生、半陆生的过渡性多年生植物,其构成的湿地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类型生态系统。芦苇湿地生态条件变化幅度大,边缘效应显著,从而能为大量的生物提供多样化的生存环境。芦苇湿地形成的生物链包括野生植物、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昆虫及草食、肉食陆生野生动物和两栖、爬行动物等构成特殊结构,丰富了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良好的湿地环境为鸟类栖息、觅食、繁殖和迁徙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芦苇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和种群十分丰富并具多样性。
芦苇湿地生境中的丰富饵料基础和生境异质性为克原氏螯虾(俗称“小龙虾”)、中华绒螯蟹(俗称“大闸蟹”)、相手蟹(俗称“螃蜞、烧鸡”)等经济虾蟹提供了良好的索饵和栖息场所。由于这些虾蟹营洞穴生活,并且芦苇湿地底质为泥泞滩涂,导致渔民在湿地内移动艰难且难以捕获洞穴中的虾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小龙虾等生物在行进过程中遇到障碍则沿着障碍边缘爬行的生物习性、来引导虾蟹步入陷阱盆内、以降低渔民捕虾蟹的工作强度和难度的芦苇湿地虾蟹陷捕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芦苇湿地虾蟹陷捕装置,包括屏障帘和陷阱盆,所述陷阱盆埋于泥地,且陷阱盆的盆口高度与泥地持平;
所述屏障帘展开后垂直立于所述陷阱盆的侧边上方,该屏障帘的底端紧贴陷阱盆侧边并插入泥地。
优选地,所述的屏障帘由若干长条状芦苇茎组成,各芦苇茎之间通过棉线捆扎成单排帘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陷阱盆的个数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屏障帘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的芦苇茎的长度为30cm。
优选地,所述的陷阱盆为圆柱形橡胶盆,其直径为20cm,高度为20c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装置材料简单,易于获取、组装;
(2)装置可多个组合布阵,灵活性较高;
(3)装置的陷捕对象种类多样,除适用于虾蟹外,仍可捕获弹涂鱼等鱼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屏障帘 2-陷阱盆 3-泥地
4-芦苇茎 5-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芦苇湿地虾蟹陷捕装置,包括屏障帘1和陷阱盆2,所述陷阱盆2埋于泥地3,且陷阱盆2的盆口高度与泥地3持平;
所述屏障帘1展开后垂直立于所述陷阱盆2的侧边上方,该屏障帘1的底端紧贴陷阱盆2侧边并插入泥地3。
所述的屏障帘1由若干长条状芦苇4茎组成,各芦苇茎4之间通过棉线5捆扎成单排帘状结构。
所述的陷阱盆2的个数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屏障帘1的两侧。
所述的芦苇茎4的长度为30cm。
所述的陷阱盆2为圆柱形橡胶盆,其直径为20cm,高度为20cm。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22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蚁蜂卡
- 下一篇:一种生态养殖甲鱼喂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