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体筷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2395.1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0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尹文超;李丹;赖琦彘;陈苏阳;吴永亮;赵展;赵全龙;何丹丹;杨攀;胡秀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G21/10 | 分类号: | A47G2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体 筷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尤其涉及一种连体筷子。
背景技术
作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就餐工具——筷子,是我国传统餐具,在亚洲其他国家应用也非常普遍。通常一双筷子为两根小而细的类圆棒,材质不同,外形轮廓单一,熟练使用这种筷子需要上肢,特别是手部,数十个关节与几十条肌肉的灵敏协调、恰当用力。对首次使用筷子的外国人,或使用不便的人,如少儿、高龄老人、手功能障碍者如手部震颤、肌强直、(重症)肌无力、肌肉萎缩等患者,则较难掌控。而且,通常人只会用某只手使用筷子,当这只手由于受伤或其他原因暂时或较长时间内不能使用筷子时,另一只手常常因不能熟练自如地使用筷子而给用餐带来不便。
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筷子要想用好并非易事,需要手指灵活用力、互相配合,包括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常为虎口、拇指根部和无名指压着一个筷子不动(相对手),拇指头部与食指、中指配合操作另一只筷子的开合而夹取食物。因肌无力是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所致之慢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受累的骨骼肌肉极易疲劳、躯干肢体软弱无力,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任何年龄均可罹病。这不但给患者带来身体与心理上的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该病程长而且难治,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很大。显然,传统筷子对老、弱、病、残、肌无力或手功能障碍者,特别是拇指、食指、腕关节功能障碍者,要求过高。
目前,对筷子的改进设计,已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努力,设计出了许多优秀的结构方案,获批了国家专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儿童、手功能障碍者或手指有残缺者使用,但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因为现有筷子为直线型,多为手指操作型,用手指——“指捏”(拇指、食指、中指等)捏着使用,使用时筷子是放在手掌虎口处上,除拇指外,其他四指及手掌在筷子之下,手指从下面向上捏着筷子。如“筷子”(CN201899282U)、“学习用筷子”(CN102612329B)使用者用拇指、食指操作筷子,“助力筷子”(CN101147648A)、“筷子”(CN201164314Y)使用者用拇指、食指、中指等操作筷子,“学习筷子”(CN101947042A)使用者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操作,“方便使用的筷子”(CN201139373Y)、“一种剪刀式筷子”(CN201958505U)使用者用两根手指操作。它们不方便用整个手掌握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握”——手掌握着,原因如下:若不用手指而用整个手掌从下面向上握筷子,则当夹起送到口中时要么肩、肘关节抬伸过大,要么肘及前臂旋转角度过大,用者常常感觉别扭;若从上面向下握筷子,则当夹取碗等有一定深度的餐具中的食物时,开始夹取食物时要么手腕过屈,要么肩关节上抬过大,甚至人体脊柱都要向身体另一侧歪斜,使得其在夹取食物或送到口中时,超出人体最适宜的活动空间范围,不适应人体工效学的要求。如“筷子”(CN201164314Y)、“筷子”(CN201445276U)、“筷子”(CN201624456)、“一种筷子”(CN103126471A)、“一种多功能儿童用剪刀式食物夹”(CN203182592U)。故,作为康复辅具,现有设计仍需完善,幼小儿童、高龄老人、手功能障碍者如手部震颤、肌强直等患者,无法正常使用他们进行进食训练或康复作业治疗,远节手指残缺的残疾人也无法用他们就餐。
而且,现有多数设计的筷子头部,即夹取食物部位,通常是圆柱形。两根圆柱形筷子相接触是线与线的接触,甚至两者时常是点接触,使筷子与食物作用力面积过小;而且,许多设计,两根筷子通过转轴上部相连,下部为筷头与食物,筷头合拢夹紧食物时,整个结构呈三角形,使筷子与食物作用力非垂直,即夹了食物的两根筷子常不平行,要么上小下大,上窄下宽,要么反之。上小下大筷子夹取较大食物易被挤下去,上大下小筷子夹取较小食物易被挤上去而滑出;点接触则食物夹紧面较小,很难夹起食物,或夹不牢。此类结构在移动胳膊,用力变化时常使食物洒落,特别是在夹取滑溜食物如粉皮、虾仁、鹌鹑蛋、饺子等食物时。如“筷子”(CN201564175U)、“一种筷子”(CN1242971A)、“曲柄筷子”(CN1759792A)、“残疾人用筷子”(CN201958504U)、“一种剪刀式筷子”(CN201958505U)筷头夹取食物闭合时,筷子呈上小下大的三角形;“筷子”(CN201445276U)、“筷子”(201504943U)、“筷子”(CN201624456)、“方便使用的筷子”(CN202104681U)、“学习用筷子”(CN102612329B)第十七个实施例在夹取食物时,筷子易上大下小成倒三角形。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23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