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控车床的冷却油除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2570.7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1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丁松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松勇 |
主分类号: | B23B25/00 | 分类号: | B23B25/00;B23Q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控车床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控加工设备,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数控车床的冷却油除沫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数控车床上大多配有油冷却装置,通过循环油泵来驱动整个油路。由于冷却油高速喷出,会带走大量的空气,在油内形成气泡和泡沫,当这个富含泡沫的冷却油进入油泵后,泵出的冷却油依然饱含泡沫,造成冷却油的冷却效果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数控车床的冷却油除沫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数控车床的冷却油除沫装置,所述的数控车床的冷却油除沫装置包含一管状的油筒,所述的油筒的顶部一侧设有一第一连接圆孔,其另一侧设有一第二连接圆孔,所述的第一连接圆孔内设有一第一接头,所述的第二连接圆孔内设有一第二接头,所述的油筒的顶部设有一第一密封胶塞,其底部设有一第二密封胶塞,所述的第一密封胶塞上设有一第三接头,所述的第三接头的下方设有一管状的除沫长管,所述的第二接头的下方设有一抽油长管,所述的抽油长管的深度大于所述的除沫长管,所述的除沫长管的底部的侧壁上设有由除沫槽口组成的除沫槽口阵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除沫槽口为狭长的矩形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密封胶塞和第二密封胶塞与所述的油筒通过螺纹可分离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数控车床的冷却油除沫装置利用油筒内的除沫长管,能快速消除油筒内的冷却油的泡沫,提高冷却油的流动性,提高其冷却效果。该数控车床的冷却油除沫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数控车床的冷却油除沫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数控车床的冷却油除沫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数控车床的冷却油除沫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此时为另一个视角;
图4为图2中的数控车床的冷却油除沫装置的A区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其中,
1、数控车床的冷却油除沫装置;2、油筒;21、第一连接圆孔;22、第二连接圆孔;3、第一密封胶塞;4、第二密封胶塞;5、除沫长管;51、除沫槽口;6、抽油长管;7、第一接头;8、第二接头;9、第三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数控车床的冷却油除沫装置1包含一管状的油筒2,该油筒2的顶部一侧设有一第一连接圆孔21,其另一侧设有一第二连接圆孔22,该第一连接圆孔21内设有一第一接头7,该第二连接圆孔22内设有一第二接头8,该油筒2的顶部设有一第一密封胶塞3,其底部设有一第二密封胶塞4,该第一密封胶塞3上设有一第三接头9,该第三接头9的下方设有一管状的除沫长管5,该第二接头8的下方设有一抽油长管6,该抽油长管6的深度大于该除沫长管5,该除沫长管5的底部的侧壁上设有由除沫槽口51组成的除沫槽口阵列。
该除沫槽口51为狭长的矩形开口。
该第一密封胶塞3和第二密封胶塞4与该油筒2通过螺纹可分离地连接。、
使用时,将第一接头7接驳到油泵的出口,将第二接头8接驳到油泵的入口,然后将第三接头9与外置的真空泵相连接。当含有泡沫的冷却油进入到第一接头7而沉积到油筒2的底部,然后启动真空泵,使得除沫长管5内的气压低于一预设值,使得冷却油仅仅能上升到除沫长管5的中部而不至于回流到真空泵内,冷却油从除沫槽口51进入除沫长管5,由于外界气压低,使得泡沫快速破裂,气体从真空泵内导出,从而实现快速除沫,效果高,速度快,特别适合大型数控机床上使用。
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松勇,未经丁松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25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