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人体工程学的平面锉刀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3295.0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0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周晨辉;杜继涛;黄鑫山;童佳慧;张斌;凌亦健;陆启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D71/04 | 分类号: | B23D7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人体 工程学 平面 锉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面锉刀,尤其一种基于人体工程学的平面锉刀,属于平面锉刀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市场调研,目前大多数工厂和车间是用的都是较为传统的普通锉刀柄,其材质多为木质或塑料制,较为硬质,使用的时候并不舒适。挫削时需要用手握住圆柄并需要用手心推动锉刀柄的尾端,长时间使用手容易产生疲劳,并且由于锉刀柄的尾端一般比较小,导致错挫削时作用力大多集中于手心的一小片区域,导致手心疼痛,甚至产生水泡等;并且现在市场上传统的锉刀柄不能做到一柄多用兼容多把锉刀,导致锉刀规格繁多,通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平面锉刀,长时间使用容易产生疲劳,并且由于锉刀柄的尾端一般比较小,导致错挫削时作用力大多集中于手心的一小片区域,导致手心疼痛,甚至产生水泡等;现有的平面锉刀,不能做到一柄多用兼容多把锉刀,导致锉刀规格繁多,通用性较低。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平面锉刀,包括前锉刀柄2a、后锉刀柄2b,所述前后锉刀柄由连接杆3连接,前后锉刀柄上分别通过螺钉4固定锉刀1;所述连接杆3位于锉刀1的上部,两者之间通过弹性机构相连,防止用锉刀时锉刀1与连接杆3之间的摩擦。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机构为6组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机构为弹性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螺钉4水平设于前、后锉刀柄2a、2b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使用方便,锉刀更换方便。
2)锉刀手柄适应性强。
3)符合人体工学,避免长时间使用产生疲劳和手柄疼痛和水泡问题。
4)实现一柄多用,可兼容多把不同尺寸的锉刀,兼容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人体工学的平面锉刀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1.锉刀,2a.前锉刀柄,2b.后锉刀柄,3.连接杆,4.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是基于人体工程学的平面锉刀柄的研制,锉刀是我们制造加工中较为普遍的一个辅助工具。此次选用锉刀柄作为创新的载体,原因之一是我们刚结束为期几周的钳工实训课,都在锉刀的使用上感到不便与不适,其次锉刀本身就是我们专业的必备工具,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它。本实施例创新的重点在于锉刀的多功能使用以及让它使用时更方便,更舒适。
参见图1,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平面锉刀,包括前锉刀柄2a、后锉刀柄2b,所述前后锉刀柄由连接杆3连接,前后锉刀柄上分别通过螺钉4固定锉刀1;所述连接杆3位于锉刀1的上部,两者之间通过弹性机构相连,防止用锉刀时锉刀1与连接杆3之间的摩擦。
所述弹性机构为6组弹簧。
所述弹性机构为弹性橡胶。
所述螺钉4水平设于前、后锉刀柄2a、2b的侧面。
在使用此锉刀柄时,可以明显发现它的改变,从原本压住前端,抓住后端的柄,做往前推的动作,改成前后各一个锉刀柄,以免前手在反复锉工件时受到磨损气泡等伤害,且两个柄更方便用力,更能高效率的锉削工件。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锉刀更换方便;锉刀手柄适应性强;符合人体工学,避免长时间使用产生疲劳和手柄疼痛和水泡问题;实现一柄多用,可兼容多把不同尺寸的锉刀,兼容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32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面条烘干房
- 下一篇:油条和面揣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