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壁管径向成型双向进模加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4747.7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2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田国富;游健;勾常膑;朱浔;庄严;何公民;郭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7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径向 成型 双向 加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薄壁管径向成型双向进模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薄壁零件已日益广泛地应用在各工业部门,因为它具有重量轻、节约材料、结构紧凑等特点。但薄壁零件的加工是机械加工领域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原因是薄壁零件刚性差,强度弱,在加工中极容易变形,使零件的形位误差增大,不易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薄壁板状零件加工时易出现翘起、留下凹坑等情况,使零件平面度、平行度等精度达不到要求。薄壁管装零件则有装夹困难、易发生扭曲变形、容易导致零件被压扁等问题,使零件的圆度、圆柱度、平行度等精度达不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型精度高的薄壁管径向成型双向进模加工系统,该系统用于对薄壁管零件进行成型加工,具有加工精度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薄壁管径向成型双向进模加工系统,包括用于装夹坯料的上芯模、下芯模、若干个导向柱和若干个成型模具,导向柱和成型模具数量相同,导向柱环形围绕布置在上芯模周围,导向柱和成型模具楔形连接,成型模具设置在导向柱上方,上芯模设置在成型模具上方,下芯模设置在上芯模正下方,下芯模与上芯模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下芯模下方连接有弹簧,成型模具上设有成型面,上芯模上设有芯模型面,成型面与芯模型面配合并通过产生挤压使坯料成型。
所述的弹簧为氮气弹簧。
所述的导向柱环形围绕下芯模和上芯模的轴线布置。
所述的导向柱固定安装在支撑面上。
所述的坯料与上芯模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楔形连接改变力的传递方向,将竖直方向的进给转变为水平方向上的进给,使得对薄壁管状零件的冲压加工得以实现,由冲压装置控制多个成型模具同步移动以提供动力,从多个方向对零件同时施力,可以有效防止零件在加工时发生转动,并且施力均匀,使得加工精度高,无需增加额外的动力装置来控制多个成型模具的进给,并且能实现一次性成型,有利于自动化生产,可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通过使用上芯模提高零件的刚性,能够有效防止零件不良变形以及可以有效防止零件转动以免影响加工精度通,并且装夹速度快、装夹可靠;
3.通过使用上芯模与成型模具配合加工,使得零件成型精度高;
4.通过使用上芯模和下芯模配合安装,零件夹持精度高,并且零件下端成形良好,不会出现废品,并延长上心模的使用寿命;
5. 该系统可以加工的零件范围广,通过将成型模具均匀布置可以加工完全对称的薄壁管类零件,也可以将成型模具按照与零件相对应的方式布置,来加工具有特殊形状的非对称薄壁管类零件。
附图说明
图1 为一种薄壁管径向成型双向进模加工系统的开模结构示意图;
图2 为一种薄壁管径向成型双向进模加工系统的闭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弹簧,2-下芯模,3-导向柱,4-成型模具,5-坯料,6-上芯模,7-支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47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缝管扩管顶杆的装取装置
- 下一篇:方孔清角凹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