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扭梁轴总成横梁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6107.X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1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敬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18 | 分类号: | B60G11/18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罗贵飞 |
地址: | 62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扭梁轴 总成 横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横梁,特别是涉及一种后扭梁轴总成横梁。
背景技术
后悬架系统位于汽车的后部,是支撑轮胎和连接车架的关键部件,影响着汽车的平顺性、舒适性、方向的可操作性。后扭梁轴总成是后悬架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纵臂、加强板和横梁组成,其基本作用是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之间作连接的传力机构,又是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部件,其质量与性能直接影响着整车的性能。横梁的两端设置有卡口,用于连接左右纵臂。如图4所示,传统后扭梁轴总成横梁的横截面为“U”型,在车辆台架试验及道路试验中证明,横截面为“U”型的横梁易出现开裂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后扭梁轴总成的质量与性能,从而影响了汽车整车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强度及性能更高的后扭梁轴总成横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后扭梁轴总成横梁,所述横梁两头横截面呈“U”型,中间段横截面呈“V”型,从两头的“U”型到中间段的“V”型平滑过渡。
其中,所述横梁两端设置有卡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优化了产品结构,将传统横梁横截面为“U”型的结构变为横梁的两头横截面为“U”型、中间段横截面为“V”型的结构,提高了横梁的强度及性能,使用中不易开裂,提高了整车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后扭梁轴总成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横梁两头横截面剖面图。
图3为横梁中间段横截面剖面图。
图4为传统后扭梁轴总成横梁横截面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后扭梁轴总成横梁,两头横截面呈“U”型,中间段横截面呈“V”型,从两头的“U”型到中间段的“V”型平滑过渡。
其中,所述横梁两端设置有卡口。所述卡口用于连接左右纵臂。
其中,所述卡口设置在横梁两端的侧壁上。
其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U”型可以是下部比较圆滑的与大写字母“U”形状类似、如图4所示的“U”型;也可以是下部比较平整的“凵”型,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U”型下部的弧度可以根据需要和制作难度进行选定。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V”型下端应该具有一定的弧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间段和两头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优选中间段长度占横梁总长度60~70%,呈“U”型的两头的长度占横梁总长度25~35%,平滑过渡段的长度占横梁总长度的4~8%。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后扭梁轴总成横梁(如图1所示),中间段长度占横梁总长度65%,呈“U”型的两头的长度占横梁总长度30%,平滑过渡段的长度占横梁总长度的5%,其性能验证包括以下步骤:
A、数模设计;
B、CAE分析;
C、样件制作;
D、台架试验验证;
E、道路试验验证。
其中,所述CAE分析为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
步骤A
分别对传统后扭梁轴总成横梁和本实用新型后扭梁轴总成横梁建模。
步骤B
在后扭梁轴总成各个零部件相同的情况下,将两种不同结构的横梁做了CAE分析,结果如表1:
表1相同工况下CAE数据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61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的隐私保护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