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探测静态目标的生命探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7134.9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7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何刚;冯军帅;宋海亮;王德麾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市德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42 | 分类号: | G01S13/42;G01S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王震秀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探测 静态 目标 生命 探测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命探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探测静态目标的生命探测仪。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而每次灾害对生命财产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尤其在现代社会,由于人口集中、城市建筑密度高,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所造成人员伤亡的数量将是灾难性的。例如,在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地震就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从各次地质灾害的总结中得出,在越短的时间内发现被掩埋人员,他们就越有可能被救活。因此,为了减小人员的伤亡,能有效检测出生命信息的探测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雷达生命探测仪是近代发展的一项新技术,主要用于在废墟中发现存活者以及在反恐现场的房间外获取房间内人员的位置信息等领域。传统的探测方法一般采用红外线、无线电、声波等技术。其中,无线电式的生命探测雷达是一种最可取的方法,它借助电磁波能穿透遮挡介质的特性来探测目标物体,集中了现代电子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通过发射电磁波照射目标并接收其回波,由此来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等一系列特性,与红外和声波探测技术相比,其具有不受环境温度,热物体和声音干扰等优点,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现有的雷达生命探测仪穿透力较差、定位不精确,设备结构复杂、操作繁琐、携带及维护均不方便,这无疑浪费了营救生还者的宝贵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探测静态目标的生命探测仪。使用该装置用户可以穿透遮挡介质来探测静态目标生命物体的具体距离和方位,该装置穿透力较强、定位精确、携带、操作及维护方便、费用较低、抗干扰能力强,为营救生还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探测静态目标的生命探测仪,包括:
探测终端,用于探测静态生命目标的距离和方位,得到静态生命目标的距离信号和方位信号;
终端平板电脑,与所述探测终端相连实现通信,用于接收所述距离信号和方位信号,并对其解析处理得到静态生命目标的距离信息和方位信息,并展示给用户。
进一步,所述探测终端包括:
发射模块,用于产生并对外发射电磁波;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反射的回波信号,并对该回波信号进行选择、积分得到检测信号;
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检测信号进行预处理;
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预处理模块预处理后的检测信号,计算静态生命目标的距离和方位,得到该静态生命目标的距离信号和方位信号;
所述发射模块、接收模块均与所述预处理模块相连,所述预处理模块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相连,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所述终端平板电脑相连。
进一步,所述发射模块包括:
脉冲振荡器,产生脉冲信号;
电磁脉冲产生器,由所述脉冲信号触发产生电磁波;
发射天线,向外发送所述产生的电磁波;
所述脉冲振荡器与所述电磁脉冲产生器相连,所述电磁脉冲产生器与所述发射天线相连。
进一步,所述接收模块包括:
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的回波信号;
取样积分器,对所述回波信号进行积分取样得到接收信号;
第二脉冲振荡器,用来产生脉冲信号;
延时器,对所述第二脉冲振荡器产生的脉冲信号延时生成距离门,利用距离门对所述接收信号进行选择;
第二积分器,对选择后的信号进行积分得到检测信号;
所述接收天线与取样积分器相连,取样积分器与延时器相连,延时器还同时与第二脉冲振荡器和第二积分器相连。
进一步,所述预处理模块包括:
放大单元,与所述第二积分器相连,对所述检测信号进行放大;
滤波单元,与所述放大单元相连,对放大后的信号进行滤波。
进一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
距离计算单元,与所述滤波单元相连,根据滤波处理后的检测信号计算目标与信号发射点的距离得到距离信号;
定位单元,与所述距离计算单元相连,根据所述距离信号计算静态生命目标的方位得到方位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市德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绵阳市德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71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