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化生产生物柴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7157.X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8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胡克勤;王学伟;王忠铭;李惠文;吕鹏梅;罗文;杨玲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佛山三水能源环境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1C3/10 | 分类号: | C11C3/10;C10L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黄培智;莫瑶江 |
地址: | 528139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化生 生物 柴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柴油生产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续化生产生物柴油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甲酯。以动植物油脂、餐饮废油、工业废油及酸化油等为原料,在酸性或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与甲醇等低碳醇反应生成。生物柴油的理化性质与石化柴油非常相近甚至更好,是可替代石化柴油的可再生燃料,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及环境友好性能。
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化学法生产生物柴油,对于高酸值原料,一般首先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与甲醇等低碳醇发生酯化反应,降低原料酸值,然后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与甲醇等低碳醇发生酯交换反应,最终得到以脂肪酸甲酯为主要成分的生物柴油。
目前工业上生物柴油生产方式多为间歇式,反应器多为间歇式搅拌装置,另外还需设置脱水及甲醇回收装置。存在生产间难以连续进行、产品质量不稳定、能耗大、设备投资成本高及反应效率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专利CN203890323U公开了一种新型生物柴油的反应装置,其特点是采用了循环匀料装置实现反应液充分混合。该装置不设置搅拌,降低了设备的能耗,但是反应液的混合发生在进入反应釜以前,反应釜内没有其他混合装置,反应速度会降低。
实用新型专利CN203768335U公开了一种生物柴油反应装置,其特点是将原料储罐和管式反应器设计于一体,减少了设备的占地面积,降低了投资成本,但是忽略了甲醇回收和脱水环节,会影响整个反应进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存在的能耗高、反应时间长、反应效率低、甲醇回收困难以及难以实现连续化生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连续化生产生物柴油装置,以实现反应与甲醇回收同步进行,反应能耗低,反应效率高,能够实现连续化生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连续化生产生物柴油装置,包括静态混合器、内部设有蛇形管的反应精馏塔、第一冷凝器、储水罐、第二冷凝器、再沸器、循环泵、计量泵以及产品分离器;所述静态混合器的入口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混合液的添入口,出口与所述蛇形管的入口连接,该蛇形管固定在所述反应精馏塔内部的塔板上,蛇形管的出口连接所述再沸器的入口,该再沸器一个出口回流至所述反应精馏塔的下部壳程入口,另一个出口经由所述循环泵连接回所述静态混合器入口,再一个出口经由所述计量泵连接所述产品分离器;所述反应精馏塔的顶部出口依次连接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所述储水罐设置在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上,第二冷凝器的一个出口回流至所述反应精馏塔的上部壳程入口,另一个出口回流至所述静态混合器入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能够让混合液在静态混合器内高效混合后进入反应精馏塔,反应后的混合液流入反应精馏塔底部经再沸器加热,使水和甲醇以蒸汽的形式上升,从而对蛇形管内的液体起到保温作用,减少了混合液的热量散失;在蒸汽到达反应精馏塔顶部后,水蒸气经第一冷凝器冷凝分离,甲醇蒸汽经第二冷凝器冷凝回流或返回物料的添入口,由此循环参与反应,实现了脱水、甲醇回收与反应的同步进行,降低了甲醇消耗,加快了整个反应进程;反应精馏塔底部的再沸器内的混合液也可再经循环泵泵入物料的添入口,循环参与反应,提高了产品的转化率。
所述蛇形管内设有多块环形挡板,所述多块环形挡板由沿蛇形管轴向布置的至少一根支架串接并固定在蛇形管内。在混合液进入反应精馏塔时,可在环形挡板的作用下形成反速涡流,增强物料的混合强度,提高反应速率。
所述支架为三根,并均布在所述蛇形管内,每根支架与蛇形管的管径之比小于等于0.5。
所述蛇形管内设有沿轴向布置的波纹板。在混合液进入反应精馏塔时,可在波纹板的作用下形成反速涡流,增强物料的混合强度,提高反应速率。
所述蛇形管的直径为塔板直径的1/1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能够增强了物料的混合强度,提高了反应速率;
2、反应精馏塔内的上升的蒸汽对蛇形管内液体起到保温作用,减少了混合液的热量散失;
3、能够实现了脱水、甲醇回收与反应的同步进行,降低了甲醇消耗,加快了整个反应进程;
4、再沸器内的混合液经循环泵泵入物料入口,循环参与反应,提高了产品的转化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蛇形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蛇形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佛山三水能源环境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佛山三水能源环境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71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