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载具定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9522.0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4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孙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赛腾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具体是载具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成本的逐升,自动化行业的兴起,自动化设备的广泛使用,已是无法取代的,而自动化设备这一重要的工具的大力推广,可以给各行业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加产值效益。
自动热熔机构也是这一行业的自动化设备之一,用于将排线定位、折弯排线,但是由于对热熔精度要求严格,导致出现排线折弯后样式不同等,对于某些在高温加压的状态下自动把排线热熔到金属支架上的生产工艺,由于排线热熔到金属支架上后,排线由于变形等原因,会和定位金属支架用的销钉粘结在一起,即使不粘结,由于产品非常小,人手工很难把握好作业精度,容易导致产品报废,不良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将排线定位、折弯排线的载具定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载具定位机构,包括压板、顶板、千分尺机构、限位块、排线机构、校正机构、夹具、底座,其特征在于压板通过顶板设置在底座上,千分尺机构设置在底座一侧并与顶板连接,压板前端设置有夹具,压板后端设置在顶板上,夹具、限位块均设置在底座上,夹具远离压板一侧设置有校正机构,校正机构远离夹具一侧设置有限位块,夹具上设置有排线机构。千分尺机构与顶板在底座下方连接。排线机构上设置有多个排线孔。排线机构上设置有吸气孔。底座选用双层设计。
实际使用时,先通过千分尺机构将夹具调节到合适位置后,作业员可将产品放置到夹具上,产品排线部分被通过排线机构上的多个排线孔吸附其上,排线机构上开有吸气孔,产品放置完成后,将压板压紧,压板带动夹具压紧产品,同时,右手将限位块下压,左手握持排线机构上把手,将排线盖下,校正机构随着排线机构向上顶起,产品定位完成,待热熔作业完成后,作业员掀开排线机构,将压板后移,取出产品,进入下一循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其中:
1—压板,2—顶板,3—千分尺机构,4—限位块,5—排线机构,6—校正机构,7—夹具,8—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载具定位机构,包括压板1、顶板2、千分尺机构3、限位块4、排线机构5、校正机构6、夹具7、底座8,其特征在于压板1通过顶板2设置在底座8上,千分尺机构3设置在底座8一侧并与顶板2连接,压板1前端设置有夹具7,压板1后端设置在顶板2上,夹具7、限位块4均设置在底座8上,夹具7远离压板1一侧设置有校正机构6,校正机构6远离夹具7一侧设置有限位块4,夹具7上设置有排线机构5。千分尺机构3与顶板2在底座8下方连接。排线机构5上设置有多个排线孔。排线机构5上设置有吸气孔。底座8选用双层设计。
实际使用时,先通过千分尺机构3将夹具7调节到合适位置后,作业员可将产品放置到夹具7上,产品排线部分被通过排线机构5上的多个排线孔吸附其上,排线机构5上开有吸气孔,产品放置完成后,将压板1压紧,压板1带动夹具7压紧产品,同时,右手将限位块4下压,左手握持排线机构5上把手,将排线盖下,校正机构6随着排线机构5向上顶起,产品定位完成,待热熔作业完成后,作业员掀开排线机构5,将压板1后移,取出产品,进入下一循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赛腾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赛腾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95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